這是一個古老寧靜的村莊,村東頭山坡下槐樹環繞的那七間房子就是老李家。家有三兒一女,隻有小兒子大為和父母住在一起,其他三位都是官員,住在城裏。
大為的一雙兒女都已成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特別是兒子,同齡中的佼佼者,出類拔萃,小小年紀就從機關辭了職創辦了一家公司,事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大為的兩口子羨慕城裏生活,就動了進城的念頭,但爹媽打死不去,他們要守著祖上定下的規矩:李家子孫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得離開這個老宅子,因為這是和神的契約。
老宅子這麼神聖源於院裏的一個偏廈,這偏廈子實際上是狐狸的墳墓,這個秘密除了自家人再沒人知道。
故事得從大為的太爺說起。那是大清年月一個春天的中午,因為家裏一口鐵鍋漏了,太爺就背著它去鄰村鐵匠鋪去補。剛走下山梁,就看見一隻通體黑色的狐狸跑過來,身上流著血,遠遠地一位獵人在追,狐狸跑的東搖西晃,看起來隨時就要倒地,看見太爺來,拚盡最後的力氣幾步竄到他的腳下,匍匐在地,不斷給太爺磕頭,眼裏充滿了淚水。太爺可憐它,也熟知“千年黑,萬年白”的古語,知道它已得道成精。眼看獵人就要奔過來,太爺忙把大鍋扣在它身上,然後一屁股坐在鍋底上,又掏出了煙袋,點上火,吧嗒吧嗒抽起來。獵人過來詢問狐狸去向,太爺指了指山梁,獵人走了,狐狸得救了。
狐仙兒報恩,常常幻做人形給李家送來足夠的錢財,李家自此發了,太爺開始置房置地,成了這一帶小有名氣的財主。
太爺七十歲那年的一天夜裏,從山裏背回個黑皮狐狸,不用說,它就是那狐仙了,可它已經病的奄奄一息。
太爺把它安置在院中的偏廈裏,每天像伺候老父一樣伺候它。這天狐仙就剩了最後一口氣,對太爺說,我活了一千多年了,這肉身壽命到了,永別就在今日,死後靈魂去處還得聽從天朝地府安排,我們今世的緣分到此也就盡了,可你的大恩大德尚未報完,所以,我死後,你就把我埋在這偏廈裏,我的子孫得道者將完成我未競的事業,他們念及我這把老骨頭在此,還會回報恩人和子孫,望你和後代不要離開這個院落,更不要拆毀這偏廈,以此為約。
太爺忙問如果我的後人沒有男丁或者男丁都離家在外該怎麼辦?
狐仙說,這不打緊。我都做了安排,你的後代不會缺男丁,也會讓子孫中品德最高尚、最忠厚者來守這個老宅,作為回報,他這一支將得到神的庇護,子孫旺盛,生活美滿。太爺流著淚答應了它,死後就把它埋在偏廈裏,又封堵了所有門窗,忌日或節日就在門前焚香燒紙祭祀。
這些話後來都得到了應驗,這一家從來就無衣食之憂,即便是最艱難的歲月也是如此。到了大為這一輩,他的兩哥一姐剛恢複高考時就陸續考入了大學,現在都在城裏有了一官半職;唯有他最孝順、最聽話卻也最愚笨,所以,隻能留在家鄉守這老宅子。
回到開頭。大為兩口子看見哥姐們都在城裏,總感覺落了後,沒麵子,所以時刻都想進城。礙於父母阻攔就一直沒有成行。近些年爹娘陸續逝去,沒人管他了,也沒了牽掛,大為就賣了祖宅,把狐仙遺骨遷到祖墳,就和老婆投奔兒子去了。
這一走風雨飄搖,這一走苦難臨頭。大為先是在城裏買二手房受騙,隔年兒子車禍去世,兩口子真真哭了一年。痛定思痛,追悔莫及,當初真不該棄了老宅,丟了祖訓,撕了和神的契約,應該受罰啊。
兩個哥哥當初就不同意他到城裏來,他倆都認為以小弟的智商根本就生不出名校畢業,擁有超人一等的智商和情商的兒子,這都得拜神之所賜,如果他們兩口子尊祖訓守契約,有這一雙優秀兒女的照應,還愁沒有富貴的生活嗎?這回兒子死了,是神斷了念想,再也不需要他了。
如今,退休在家、有一兒子的大哥出資買回了老宅,又和老婆搬到鄉下,把狐仙也遷回來。大為住在女兒家,聽說過得很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