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侖海水裏的氫足以使10000台用電的空間對流加熱器工作1小時。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想通過類似太陽表麵發生的那種反應來利用這種能量。這種反應叫作連續熱核聚變,它使氫原子互相碰撞,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產生的能量遠遠超過核聚變。第一顆原子彈就是核聚變的具體運用。
目前,聚變方麵的研究已經達到製造氫彈的程度。但氫彈的熱核聚變,就像太陽一樣無法控製。科學家們探索的是一條為和平目的而安全利用熱核聚變的道路。
要使氫核熔合是不容易的。隻有環境溫度達到21200萬度,並使這個溫度維持1秒鍾,氫核才會互相碰撞,導致熱核反應產生。一旦氫原子熔合,反應就應加以控製,以防止能量的浪費和損失。
迄今為止,核科學家們隻能使溫度保持1秒鍾的若幹分之一。但他們堅信,困難終將能解決;到2000年,第一座熱核發電站將會開始運行。(譯注:1991年11月9日,英格蘭牛津郡歐洲聯合環形聚變反應堆進行受控聚變,第一次產生了約1.7兆瓦的電力,持續2秒鍾。)
海洋裏的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總有一天,人類能不費氣力地從海水中提取廉價的氫。一座現代化的火電廠每天需要10列火車的煤炭,而提供同樣電力的熱核電站,隻需要1輛卡車的海水中所含的氫就能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