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佐爾格(2)(2 / 3)

幾天後,就在除夕之前,佐爾格使用事先安排的接頭暗號(比如,佐爾格係黑領帶),在上野畫廊會見了宮木。宮木可不是久經風霜。富有經驗的職業特工人員,他跟伏開利克一樣也是個業餘愛好者,迫於形勢,成了職業情報人員。他見過佐爾格四五次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讓他當間諜的,因為佐爾格要求他提供日本的政治,軍事情報。

行動小組人員現在就算齊全了。佐爾格有了無線電技術員和兩名合作者,其中一名是日本人。

佐爾格小組其他主要成員中隻有接替“伯恩哈特”報務員職務的克勞森的掩護職業難以妥當安排。日本報人大崎從一開始便與日本最有影響的報紙《朝日新聞》建立了關係。宮木在美國住過一個時期後,與數以千計的同胞二道回到日本,繼續以賣畫為生。伏開利克跟佐爾格本人一樣,原安排為某西方報紙工作,後來他在東京的法國哈瓦斯通訊社謀到了職位。無線電報務員“伯恩哈特”在日本時間既短,而且毫無成效,但還在橫濱經營進出口生意。然而,克勞森卻難於找到合適的公開職業。佐爾格試圖替他尋找一個合法的掩護身份,克勞森終於開設了印刷廠,專門複製藍圖。

1935年11月,克勞森一到達日本,佐爾格就關照他,第一件事就是架設無線電台。克勞森在莫斯科時曾與他的前任“伯恩哈特”研究過通報範圍,以便在東京購置零件。他在美國買了兩個管於,另外還需要10個。所有這些管子以及其他必要的設備,都可以在銀座無線電配件行搜集到。他從一家配件商店買到銅絲做調諧線圈。克勞森是莫斯科無線電學校最有經驗的教員之一,又為秘密工作創建,改裝過無線電台,在上海執行任務後,不僅操作技術更加熟練,而且業務知識越發精通。

雖然他的業務工作困難重重,但他泰然處之,至少在初期如此。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掉“伯恩哈特”裝配的笨重的發報機。他跟伏開利克一起,在山中湖上泛舟,把它沉在湖中心的深水裏。

1936年2月,克勞森的無線電台裝配成了,佐爾格指示開始在《倫敦金融消息報》駐日本記者根特·斯泰因家中操作。他每次從家中把收發報機放在一個黑包裏,帶到斯泰因寓所中。電台沒有室內天線,以免引起注意,裝置在二層樓,可以避免地磁幹擾,隻消不到10分鍾的工夫,電台便可以準備就緒,進行工作,不到5分鍾就可以拆卸完。1938年8月斯泰因離開日本之前,克勞森÷直按時從他家收發報。斯泰因走後,他改在自己家、伏開利克家或伏開利克的前妻家中進行操作,經常吏換地點,以逃避偵察。莫斯科的訓練和上海的經驗告訴他,電台操作地點要選擇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區,使日本保安當局的測向工作不斷受到幹擾,而且要在木質結構的房屋二層樓上操作,既便於傳輸,又可減少磁性幹擾。頭兩年,聯絡是斷斷續續的,每次都由蘇聯方麵主動聯係。從1938年8月1日開始,蘇聯準備每小時的前15分鍾接收佐爾格的電報。

呼號是按國際慣例指定給中國業餘電台用的。無線電聯係還算順利,通常操作10分鍾。因此,克勞森和蘇聯基地公開非法地利用業餘波長進行聯係。雖然這種通訊聯絡被日本當局偵察局偵察過,但他們既無法破譯所截獲的電文,又無法確定電台在東京的哪個地點進行工作。日本缺乏偵察無線電台的機動設備,而且就城市定向測向而言,偵察半徑從來沒有縮小到兩公裏以內。

佐爾格小組除了用無線電發報外,還通過交通員來往於上海和香港與莫斯科保持聯係。篇幅長的報告拍攝在膠卷上,由交通員轉交給蘇聯特工人員。克勞森便這樣旅行過兩次。1936年7月,佐爾格告訴他,根據莫斯科的命令,要把某些拍攝了德國使館機密文件的膠卷交給上海的一家書店。這個秘密地點是蘇聯特工在遠東的信箱和接頭地點,佐爾格在上海執行任務期間曾充分利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