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阿貝爾(1 / 3)

1962年2月的一天,前東德和西德交界處波茨坦市一座鐵橋酌兩端,悄無聲息地站立著許多人,約定的時間到了,橋的兩端人群開始活動起來,他們分別是美國人和蘇聯人,美國人讓一個名叫阿貝爾的蘇聯人走過去。蘇聯代表大聲地用俄語和英語喊著:“交換!”美國代表從公文包裏拿出文件很快地宣讀,他證明阿貝爾已獲釋, 文件是由約翰·肯尼迪總統簽署的。

阿貝爾和美國代表握手,走過兩個地區交界處的白線。蘇聯同誌擁抱了阿貝爾,他們一起走向這座橋的蘇聯部分,坐進汽車,開到一幢不大的房子麵前,他的妻子和女兒正在那裏等他。

與阿貝爾交換的是美國駕駛員鮑爾斯。他是美國中央情報局U-2間諜飛機的駕駛員,在執行任務時,飛機被擊落,鮑爾斯被活捉。蘇聯借此大肆攻擊美國,美國備感尷尬。最後,美國決定用阿貝爾交換鮑爾斯,以詳細了解事件真相。這場交換遊戲是炎國和蘇聯最高領導人親自決定的。

阿貝爾是何許人·他怎樣成入兩國領袖注意的中心人物的呢·

打入蓋世太休

魯道夫·伊凡諾維奇·阿貝爾聰明非凡,極富有語言天賦,精通英、法,德、波蘭和意大利等語言,同時又是攝影藝術家,對繪畫、音樂、文學造詣頗深,他交際手腕高超,和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都能應付自如,真是個人見人愛的人物。20剛出頭他。就在莫斯科一所中學教授英語,德語和波蘭語,他講的德語,甚至連德國人也發現不了他原來是一個俄國人。後來,他加入蘇聯紅軍,成為一名年輕的無線電技術工程師。

阿貝爾的非凡天才早就弓1起蘇聯諜報部門的注意。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克格勃前身)對他進行了長期的秘密考察,認為他是”難得的諜報人才,於是要求阿貝爾利用自己的天賦來“保衛祖國”。阿貝爾被說服了,1927年5月2日,他被吸收進情報機關接受訓練,以便去國外從事秘密工作。他改名為約翰·利貝爾。

德軍1939年底進入波蘭以後,這位年輕的“德國人”——約翰·利貝爾從伏爾加地區遷居蘇維埃立陶宛共和國首都裏加。戶口冊上記載,他是一個汽車修理工,父母在俄羅斯雙亡,隻身一入無處可投,於是決定遷居裏加。

利貝爾立即加入了德國少數民族俱樂部。蓋世太保通過這個俱樂部,秘密地建立起第五縱隊,並審查每一個新來的德國人的檔案。他們也注意到利貝爾這個嚴守紀律、忠貞不貳的愛國者,他對納粹主義越來越有興趣。

利貝爾在裏加結識了年輕的工程師亨裏希·施瓦茨科普夫,兩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後者的叔父在柏林是蓋世太保的一個頭目。

亨裏希多虧他叔父幫忙,在黨衛軍帝國元首保安隊裏開始了情報生涯,而約翰則在軍事情報部門——最高統帥部諜報局的一個部門裏開汽車。

德國1941年6月進攻蘇聯之後,約-翰的生涯發生了轉折。他同集結在波蘭的軍隊一起被派往東線。

火線立功結交內線

一次約翰所在部隊與蘇軍作戰,蘇軍被包圍。突然蘇軍一輛坦克試圖突圍。部隊諜報局頭目施坦因格裏茨認為,這輛坦克一定帶有重要文件並負有突圍尋求援助的使命。因此他命令德軍炮兵很快擊中了這輛坦克,並派遣突擊小組到坦克上去搜取文件。此時蘇聯戰壕裏發出強大火力保護坦克,使突擊隊員在尚未接近坦克時即被一批批打死。見此情景,約翰相信裏麵一定有重要文件,擔心文件會落入德國人之手,又為了取得諜報局的信任,他要求去把蘇軍坦克裏的文件拿回來。在得到允許後,他在密集火力下爬了兩個小時終於鑽進坦克。他發現第二乘員已經死去、在死者身上卻未找到文件。正在這時,有人用鐵棍重重打在他肩上。經過與另一坦克手的搏鬥,約翰終於製眼了他,約翰用俄語叫他把文件包交出並銷毀以免被,德國人拿走。在文件銷毀後他們放了一把火把坦克燒了,並分手各走各的路。在往回爬時,約翰腿部中彈受傷。

約翰的行動不僅保護了蘇聯重要文件免遭落入敵手,同時增強了蓋世太保和諜報局對他的信任,並為此得到了第一枚勳章。

在此期間,莫斯科總部在仔細研究了約翰同亨裏希的友誼後,在1942年秋天通過秘密渠道把有關亨裏希父親的一份檔案材料交到了約翰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