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丹尼斯·惠特利(1)(3 / 3)

在莫吉列夫期間,富有傳奇色彩的希爾聲稱自己遭到幾名德國特務的伏擊,但當他們快逼近他時,他猛然揮起手杖。正如他所預料的,一名襲擊者伸手來抓,結果發覺自己攥住的竟是手杖刀的鋒利尖頭。這手杖刀是倫敦蓓爾美爾街上的威爾金森鑄劍店為希爾特製的。希爾在他的自傳《偵察地形》(1932)中詳細地描述了一名攻擊者抓住刀鞘的那一刻:

我猛然抽回輕劍般的刀,隨即往前刺去,一刀刺中那名男子的一側。他慘叫一聲倒在人行道上。他的同伴發現我進行抵抗,而且還帶著武器,便逃之天天;我則邊退邊摸我的左輪手槍。那個被我刺傷者搖搖晃晃地溜了,留下我的刀鞘扔在地上。我走回去把它撿了起來。那把手杖刀因而被我一直保存著。

列寧簽發的通行證

希爾下一個任務是和—名加拿大工程師重建俄國鐵路網。為了有效地開展工作,他的指揮部設在一節豪華的客車廂裏,這節車號為451的車廂,原屬於沙皇的母親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皇後,車廂內設施齊全,應有盡有。其中包括一間起居室貴賓臥室,一間餐廳兼遊藝室,一間盥洗室,一間食廂為五個雙層臥鋪。以451號車廂為基地,希爾和他的工程同事前往彼得羅格拉德,成為首批進入布爾什維克總部的同盟國軍官之一。隨後在一群工人的幫助下,加上列寧親自簽發給他們的通行證,希爾開始大規模清理遭戰爭破壞的鐵路網絡。為了疏通鐵路線,他甚至有驚人之舉:將火車掀翻到路基之下,從而使食品能送到彼德羅格拉德數千名饑民手裏,各種物資能被運往俄國軍隊。俄國軍隊正在試圖阻止德軍從烏克蘭挺進。

和戈登一樣,希爾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他喜歡吹噓自己的經曆。盡管惠特利本人也很自負,但他還是很有耐心地聽他侃侃而談。他在第三卷自傳中寫道:

喬治·H希爾,人們大都叫他彼得……是我遇見過的最有趣的人物之一。他是個英國人,然而出生在愛沙尼亞。他父親曾是那兒的一位木材出口商。他在年輕的時候進入我們的特務機關工作,他的代號是IK8。由於他能使用兩種語言,所以被派往俄國。當布爾什維克掌權時,先是我們的大使被召回,隨後作為英方代表留下來的作家,才華橫溢,極具魅力的羅伯特·布魯斯·洛克哈特也奉命回國。這樣,彼得就成了英國政府了解布爾什維克情況的惟一消息來源。他作為特工經曆的冒險活動極富傳奇色彩。

但這有些言過其實,因為即便是最精彩的趣聞軼事,希爾也喜歡添加些虛構的成分。他曾到處吹噓,是他負責從羅馬尼亞私運出俄國皇室的。

三重間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希爾落魄了。他和他的妻子多蘿茜以大篷車為家,住在薩塞克斯郡一個農場主的莊園裏,過著一種較為平淡的生活。他惟一可靠的經濟來源是為拍攝俄國影片的電影公司當顧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惠特利初次與希爾見麵。希爾在以惠特利的小說《禁區》改編的影片拍攝過程中提了一些意見。這部1931年出版的驚險小說是以伊斯坦布爾為背景的,而希爾對這座城市非常熟悉。希爾常常躺在惠特利的沙發上喝著威士忌加蘇打,惠特利則坐在桌旁筆錄有關伊斯坦布爾和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

1941年希爾被召回莫斯科,並被任命為準將,負責與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聯絡,分管在莫斯科重建軍情六處情報站的籌備工作。菲爾比在他的《我的無聲戰爭》中回憶道:“(他)不是一般的大腹便便,看上去就像索格洛的國王,隻是光禿禿的腦袋上沒有頂著王冠。”惠特利在《飲料和墨水》中描述道:“他後來被任命為莫斯科SOE使團的團長,在那兒俄國人興高采烈地歡迎他。他們對他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經過安全檢查,發現他莫斯科的會議室內,有好幾處設施可造成嚴重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