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敦煌藝術(1)(3 / 3)

沙州回鶻統治時期(公元1036-1067年)僅有三十來年,這一時期開鑿洞窟3個,編號是:245、330、409。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13個,編號是:97、148、207、237、244、306、307、308、309、310、363、399、418。

西夏(公元1068-1226年)開鑿洞窟14個,編號是:37、239、324、326、327、350、352、354、356、367、382、415、464、491。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86個,編號是:6、16、27、29、30、38、39、50、51、55、65、69、70、78、81、83、84、87、88、117、130、136、140、142、151、152、153、154、158、164、165、185、194、199、206、218、223、224、229、233、234、238、241、246、252、263、265、276、281、285、291、292、298、313、314、323、324、325、328、339、344、345、347、348、349、351、353、355、358、365、383、388、389、395、400、408、411、419、420、422、423、432、445、450、458、460。

蒙古·元(公元1007-1368年)鑿洞窟8個,編號是:1、2、3、95、149、462、463、465。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19個,編號是:7、9、18、21、61、76、85、138、146、190、285、316、320、332、335、340、413、464、477。

清代(公元1715-1911年)開鑿洞窟2個,編號是:11、228。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216個,編號是:1、2、3、4、5、7、9、10、12、13、14、16、20、22、23、25、26、27、29、30、31、33、34、39、65、70、72、76、77、78、81、83、85、87、88、92、93、94、95、96、97、98、100、103、105、108、111、112、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5、127、128、131、132、133、134、135、136、138、140、141、142、143、144、146、148、150、152、162、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5、176、177、179、180、182、185、186、188、189、192、202、204、209、211、212、214、215、217、218、220、222、223、225、233、234、236、237、242、243、249、251、265、258、266、287、292、293、295、296、299、302、303、304、305、307、309、310、311、312、313、314、315、318、321、323、327、329、330、331、332、333、334、335、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50、351、353、358、359、360、365、366、367、368、369、371、372、372、374、375、378、379、380、381、382、383、384、386、387、388、389、390、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1、412、414、415、421、442、444、454。

民國前期重修洞窟2個,編號是:96、146。

開鑿時代不明的洞窟5個,編號是:480、481、486、488、489。

(說明:(1)上述各朝代開鑿及重修洞窟,均指現今存在的洞窟,由於坍毀及已被破壞者無法考證,故各朝代實際開鑿及重修洞窟之確數已難悉知;(2)各朝代紀年起訖,依各王朝對敦煌地區的有效統治為限,故同正史所載各王朝興替時限略有出入。)

對上列各朝代開鑿及重修洞窟的現存數字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從北涼到晚唐時近五百年,創修洞窟417個。重修的洞窟僅有62個;但五代至清,時跨千年,創修洞窟僅68個,而重修前代洞窟卻高達582個,其中有的洞窟重修三、四次。這個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莫高窟崖麵上洞窟分布,到晚唐已達到密集飽和狀態,所剩空閑崖麵已經不多,所以,隻好就前代洞窟加以重修。這就是自五代以來,重修洞窟比新開洞窟之數高達九倍之多的主要原因。

莫高窟洞窟建築形製

莫高窟各時代洞窟的形製,前後有很大的變化。

北涼時代留存下來的洞窟,數目有限。主室大體作長方形,但空間寬窄懸殊頗大,窟頂或作平頂,或做盝頂;西壁為佛龕,南北兩壁或在下部開小型禪窟,或在上部鑿製闕形龕,內塑佛像。壁畫、塑像及裝飾遠不及後代繁複密致。比較而言,明顯的呈現著原始的風格和單調的氣局。這一現象表明,這時莫高窟的洞窟形製和窟內布局與裝飾,都還處在初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