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歸屬感讓張小念感覺很踏實,就像是終於找到了自己可以盡情釋放本性的地方,那些忍受和掩蓋已久的東西終於不用再堅強的偽裝著了。
弟弟下樓來幫她提行李,張小念故作淡定的上樓,可是元明還是被在家裏的表姐和表弟看見了。
“姐,我剛才不是看見有人送你呢麼,你怎麼自己上來了?”一進門,表弟接過張小念手裏的包,露出邪惡的笑問著。
“沒有呀。”張小念自知被看見了,便硬著頭皮不承認。
“哎呀,都看見了,剛才有個男生幫你拉箱子呢,還不承認。”表姐也在一旁搭腔著說道。
“哦,就是個同學。”張小念並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戀愛的事,更不想被他們知道元明和自己的關係。
“同學,騙人呢吧。”表弟又在一旁說。
“真是同學,騙你幹嘛。”張小念隻是一味的笑著反駁著。
“哎,不老實。”表姐看其他兩個人,又看看張小念說。
“媽做啥飯呢?”張小念透過廚房閉著的門身影隱隱約約看到媽媽忙碌的,轉移話題問弟弟說。
“媽炒菜呢,你去看麼。”
張小念推開廚房的門,開心的走到正在炒菜的媽媽身旁。
“我聽說你同學送你回來的?”媽媽一出口,張小念就被嚇到了,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怎麼人人都知道。
“恩,就是個同學。”
“哎呀,那你怎麼不叫人家上來吃個飯呢,就讓人家回去了,這怎麼行。”
“沒事,他不上來,硬要回呢。”
“哎呀,你看看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最起碼讓人家上來喝杯水呀。”
“沒事,都已經走了。”
“是什麼同學啊?高中同學?”
“額~不是,大學同學?”
“他在哪個學校呢?”
“跟我不在一個學校。”
“不在一個學校,那怎麼認識的,他家在寶雞哪呢?”
“他家不在寶雞,專門送我回來的。”
“從西安專門送你回來的?”張媽露出一臉驚訝和疑惑的表情,又瞬間恢複了正常。
“恩。”張小念再沒有說話,她知道自己說這些媽媽也能猜出點什麼了,心裏還泛起小嘀咕來,不知道媽媽會怎麼看待她的這段感情呢。
中午的太陽漸漸變得暖和起來,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子裏麵,鋪在張媽種的很多綠植上,仿佛在見證著生命的成長一般,張小念看著這溫馨的畫麵,心裏隻有滿滿的充實感。
吃飯的時候,張小念腦袋裏不停的出現元明的身影,心裏牽掛著他有沒有吃飯,對這裏人生地不熟的,現在呆在那裏?自己對這種拋下元明不管的行為也深感愧疚,想到元明專門送自己回家,自己在家裏吃香的喝辣的,把元明一個人扔在旁邊不管,飯也吃得不開心了。
於是吃完飯的張小念如坐針氈,給媽媽說要去見個同學,便提著包出了門。正下樓著,田敏發了條微信過來。
“小念,回來了吧?”
“恩,我中午那會就回來了,元明送我回來的。”
“他送你的?這麼體貼。”
“是啊,你下午有時間嗎?要不要見個麵,我把蔣小凡也叫出來。”
“可以啊,下午那誰也走呢,我要去送他呢?”
“哪誰啊?”
“哎呀,就是劉誌遠。”
“哦,你對象是吧,剛好那我也見見。”
張小念知道田敏戀愛實在幾天前,田敏給她發微信說的。那個時候田敏和劉誌遠已經談了快一個月,隻是這麼久才告訴張小念,張小念多多少少有些不高興。因為的田敏上一段戀愛張小念就不知道,是她分手幾個月後才告訴張小念的。
張小念其實並不怪田敏不告訴自己這件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和權利,對於感情的事往往更加慎之又慎。愛情有時能動搖和改變一個人的事情,它有可能讓一個人變得失去原來的模樣,也有可能動搖這個人其他感情的分量和關係。
朋友間的感情和信任往往都是由默契程度和真心來決定的,張小念知道田敏對自己的心意,不管是自己在學校時她時不時的問候,給自己帶好吃的,有什麼好事第一個想到自己,還是從雲南大老遠的給自己帶好吃的,寄明信片,甚至是回寶雞後也不忘惦記著自己,給自己發信息說有什麼委屈都要告訴她,不要自己憋著,就算她不在身邊,但是總能陪自己說說話。
而不是林夕和張小念那樣的相處,好幾個月不打一次電話,很久不發一次微信聯係,甚至各自的朋友圈有時都懶得留言或是點讚。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相處模式,張小念在意林夕的點點滴滴,卻不肯委曲求全化被動為主動,甚至有時候主動的後果也隻能換來簡單聊幾句之後的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