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個時候,商朝的第十八個王陽甲死了,陽甲的弟弟盤庚做了王。盤庚是個有心計的人,他善於觀察形勢,覺得國家不能再照老樣子維持下去了,應當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緩和這些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出來的辦法就是把都城遷到殷,開墾荒地,長期定居下來。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災害比較少些輕些,在這裏建設都城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第二,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奴隸主貴族不能過分享受,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緩和一些。第三,遷都可以避開危險的反叛勢力,都城比較安全,統治就可以穩定些。

那時候,銅的冶煉技術大大提高,青銅器的製作範圍也更加擴大了。殷城附近就有了一個很大的青銅器作坊,有上千個奴隸在作坊裏勞動。奴隸們用銅、錫、鉛三種金屬做原料,冶煉鑄造了成千上萬件斧、鉞、戈、矛、刀、鏃等武器,鼎、爵、觚、壺、盤、孟等飲食器皿,斧、锛、鑿、鑽、鏟等工具。

許多青銅器造型十分優美,花紋圖案十分精巧,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形成了後來著稱於世的青銅器文化。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已經被考古學家從殷墟遺址中發掘了出來,完整地保存在中國曆史博物館裏。這是世界上到現在為止發掘到的最大青銅器。從商代的青銅器也可以看出,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以奴隸為主體的勞動群眾創造出來的。

盤庚遷都,又一度複興了商朝,使得殷商這個奴隸製國家,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放出了燦爛奪目的光彩,成了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傅說拜相輔武丁

盤庚死後,他的兄弟小辛和小乙相繼即位。但他們都沒有什麼才能,商朝又開始走向沒落。小乙死後,他的兒子也就是盤庚的侄子武丁即位做了商王。武丁年少時,他的父親小乙曾經讓他在民間生活過一段時間,所以武丁深切地了解民間百姓的疾苦。

武丁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但殷商在他即位的時候已經開始逐漸衰敗了。他在即位開始的三年時間裏,一直在思考複興殷商的方略。

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也需要有能人的輔佐才能成就大業,實現自己的抱負。武丁也在苦苦尋找這樣一個可以幫助他的人,但他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賢臣。

有一天夜裏,武丁夢見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穿著奴隸的衣服,說自己姓傅名說,正在做苦役。武丁醒來以後想:傅者,相也。說者,悅也。這意味著上天要給我一個既能輔佐我又能讓我的臣民高興的人啊!武丁認為自己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幫手了,非常高興。

天亮以後,武丁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百官,可大家都不相信。人們紛紛議論:“一個奴隸能有什麼才能呢,這不過是一個荒誕不經的夢罷了。”武丁卻不這樣認為,他把在夢中見到的那個人的樣子描述出來,並讓畫師畫出來,在全國尋找。費了好大的力氣,武丁終於找到了以夯土築牆為生的泥瓦匠傅說。

武丁並沒有因為傅說是一個奴隸而嫌棄他,相反,在聽了傅說關於治國的方略以後,認為傅說確實是一個博學多才,有見識、有抱負的賢能之人,便拜傅說為相國,主持朝政。

傅說做了相國以後,沒有辜負武丁對他的期望,輔佐武丁大力進行改革,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商朝也迎來了一個時期的複興,被稱作“殷國大治”“殷道複興”。武丁一朝也成為了商朝後期的極盛階段。

●武丁征四方中興

武丁一朝在傅說等賢臣的輔佐下國力強盛,於是不斷征戰四方。殷代北方草原地區的一個名叫鬼方的遊牧部落,經常騷擾殷人統治區,武丁親自率軍征討,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其平定。

工方是殷北方另一遊牧部落,在盤庚遷殷前,工方利用王室“九世之亂”的機會,迅速擴展勢力。為了掠奪更多的生活資料,工方逐漸向南遊移,騷擾商朝屬國,並經常深入商王畿西郊進行搶劫。工方這一舉動,對商王朝的統治構成嚴重的威脅。於是,武丁命武將禽和甘盤率軍征討,經過十幾年征討,終於將工方平服,西方的領地從此歸入商朝版圖。

土方是殷代北方距離商王畿較近的又一部族,屢屢侵奪商地居民,曾進入商東郊劫掠兩個居民聚落,武丁在征伐工方過程中,用兩三年時間消滅了土方,土方之地也成為商朝領土。西部地區的古老部落羌族,也稱西羌,分為羌方、羌龍、北羌、馬羌等。武丁征伐西羌多次,將所獲戰俘殘忍地用做“人牲”,成為祭祀鬼神的犧牲品。

商朝南方地區有很多方國、部落,江漢流域的“荊楚”是它們當中最強大的方國之一。據傳說,武丁曾率商族武士,深入荊楚艱險之地,經過交戰,將其打敗,並把很多荊楚之人捕獲,把他們生活的地方蕩平。從此,江漢流域也成為商朝版圖的一部分。

大彭和豕韋都是商朝諸侯國。商王河稟甲時,兩國勢力大增,便不想俯首聽命於商,拒絕納貢,也被武丁所滅。隨著戰爭的不斷勝利,商王朝的勢力在西、北、東、南急速擴張,達到商代的最高峰,史稱“武丁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