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席卷全亞洲金融危機(1 / 2)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實行浮動彙率製,放棄固定彙率製,此舉如巨石投水,掀起千層波瀾,引發了一場席卷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就在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彙率製的當天,泰銖與美元的彙率大幅度下跌,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這股金融風波蔓延到與泰國經濟緊密相連的其他東南亞國家,緊接著印度尼西亞盾、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紛紛大幅下跌。危機迅速波及到亞洲其他金融市場,造成一場亞洲金融危機。

這場亞洲金融危機有著複雜的全球經濟背景。但是,最直接原因是國際金融投機機構在亞洲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尤其是美籍猶太人索羅茲的量子基金會。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7月28日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憤怒地指責索羅茲等國際金融投機家是“外國野獸在蓄意破壞馬來西亞經濟”。

索羅茲揚名世界始於1992年,他對英鎊的狙擊最終使英鎊貶值、歐洲統一貨幣進程受阻,而索羅茲卻進賬10億美元。在這次東南亞各國的金融危機中,混水摸魚的他又在趁火打劫中贏得了20億美元。

10月下旬,金融風暴掀起第二波。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係彙率製。10月17日,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彙率,一天貶值3.46%,其股市也一瀉千裏,對港幣和香港股市形成壓力;10月21日,美國摩根斯坦利銀行將該行在亞洲的投資由2%降為0,頓時掀起了衝擊港幣的風波。港股大幅下跌,甚至跌破9000點大關。

國際炒家在香港彙市和股市期指兩個方麵雙管齊下,猛烈狙擊香港的聯係彙率製,企圖再次大撈一把。為扼製國際遊資瘋狂的投機,香港金融管理局針鋒相對,果斷地采取臨時應急措施,給國際炒家給予迎頭痛擊。10月29日,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彙率製度,市場信心由此恢複,恒生指數強勁飆升,重上萬點大關。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會戰以香港的勝利而結束。

受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韓國金融形勢於11月開始出現嚴重惡化,形成亞洲金融危機的第三波。11月17日,政府金融改革法在國會未獲通過,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彙率創出1008:1的曆史紀錄,股指下跌不止,此後人們瘋狂拋售韓元,搶購美元。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危機暫時得到控製。但到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彙率進一步下跌,股指也跌至350.68的曆史新低點。金融危機對韓國的經濟領域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一些著名的電子、汽車、鋼鐵企業集團都紛紛陷入困境。

韓元危機的深化使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經濟深受衝擊,壞賬、呆賬大量增加。10月,京都協榮銀行破產;11月,三洋證券公司、北海道拓殖銀行和德陽城市銀行等金融機構相繼破產;11月24日,日本四大證券公司之一,具有百年曆史的山一證券公司宣布破產,成為日本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