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二次大戰後罕見的人海大戰(2 / 2)

伊朗在八年戰爭中死亡達40萬人。失去親人的家庭比比皆是,大街小巷掛著許許多多在前線陣亡的官兵的照片。

由於戰爭耗資巨大,伊朗國家貨幣裏亞爾越來越不值錢,它同美元的自由比值由原來的175:11落到1500:1.

石油生產是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主要經濟支柱,占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0%以上,石油出口占國家外彙收入的95%,糧食則有一半靠進口。由於雙方不停的襲油戰、襲城戰,石油的出口減少了近70%,石油設施遭到極大程度的破壞,一切都有待重建,許多工廠處於停工和半停工狀態。由於戰事,可耕作的土地大量荒蕪,加之債台高築,各種生活用品奇缺。

戰爭期間,雙方不斷擴充軍備,八年的消耗戰使得兩國國民經濟幾乎崩潰,僅伊拉克戰前外彙儲備有300多億美元,戰後外債高達1000億美元。

再看看兩伊戰爭給世界經濟帶來的災難,據美國《時代》周刊提供的數字表明:日本從海灣地區進口石油占其國內石油消費量的64%,法國35%,美國21%,意大利32%,英國14%,德國15%。由此可見,西方經濟發展與海灣地區的石油供應和油價波動緊密相關。

自戰爭開始後,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特別是雙方展開襲油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美國中質原油每桶上漲近3美元;在歐洲現貨市場,原油每桶上漲近5美元。漲幅最高時,一周每桶油價就上漲了3.5至9美元。

石油的漲價使許多國家的煉油廠開工不足,不得不解雇工人。特別是那些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國家,會因此而放慢經濟的增長速度,並帶來大量的工人失業。美國一些報刊曾發表評論說,如果襲油戰再繼續下去,戰爭再拖下去,紐約夜晚的燈火將不會那麼明亮,“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會變得暗淡無光。

另外,大量被炸油輪的油流入海灣造成嚴重汙染,對海灣水域中豐富的“原料工廠”,即浮遊植物的生產帶來打擊。浮遊植物是細微的漂浮植物,它們構成了整個海洋生物鏈的基礎。由於大片浮油覆蓋水麵,陽光不能穿透水層,浮遊植物就無法生存下去,從而威脅著海洋生物鏈。這將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並影響海灣沿岸國家居民的飲水。

兩伊戰爭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廣泛而嚴重的。毫無疑問,這場地區性衝突給兩國自身和世界帶來的災難在有形的之後尚隱著許多無形的、無法估計的災難。

1988年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結束了,沒有勝者,一場演繹了八年的災難結束了。

二十世紀這短短的一百年間,世界各地就發生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戰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個世界範圍內每天都有槍炮聲,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一次接一次的災難,人類拿著自己發明的槍炮屠殺自己。一部分人野性的勃發,將無數無辜的人們推入戰火的淒楚之中,生命在戰爭中枯萎了。人類的天性是向往美好的,進入新世紀之際,人類應該回顧一下二十世紀這個災難重重的時代,丟棄戰爭、暴力這種已陳舊、腐朽而狹隘的人類垃圾,共同創建和平,步入一個充滿博愛、寬容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