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花一世界,一書一流年(1 / 1)

談到書,必然要多多少少要聯係到教育。無論是啟蒙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又或者是應試教育,書是主要的傳播媒介。書的形式因時代的變更由竹簡到紙質裝線,從印刷本到電子版,日新月異。其中不變的,獨是文字流轉下來的關於時間的記憶。

古人常說,讀書可以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書對人的影響力是潛默意化的,深遠持久的,而名人著作,傳世經典的文章更是一個時代的精華。

小時候聽父母講過的安徒生童話,而後跟著老師一字一韻地讀過之乎者也,背過李白杜甫的七言律詩,五言絕句,歡喜地看過孫大聖大鬧天宮,一百零八好漢上梁山,太多的故事填滿了相同的經曆,可又分化出了各不相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在我還未接觸課外書前,我曾一度地認為讀書隻在課堂上,小學畢業以後我第一次接觸到小說,才知道書的多種多樣和不同的文字表達方式。十三四歲喜歡讀青春校園,輕鬆跳脫的瑪麗蘇故事,後來喜歡訂閱《萌芽》和《看天下》,喜歡讀有內涵和深度的文章,十六七歲有自己推崇的作者,偏愛如同周宏翔和沈柯嘉等寫實且扣人心弦的筆風,更關注社會和人文。

我很慶幸我的十幾年的成長曆程中,父母和老師促成了我與書的緣分。父親的學曆並不高,卻保持著讀書讀報好習慣,說話做事總是端著一幅文人架勢,既認真又好笑。父親讀過的書,小時候的我看不懂,隻知道累積得多了,家裏沒地方放就會整理出來變賣,賣掉的錢可以夠父親再買些新書,可以給我和弟弟各買一支冰棍。

父親知道一家小小窄窄的二手書店,位置坐落在街尾,鮮為人知。那個店裏堆滿了舊書舊刊物,父親閑來就會帶著我去那裏待上一下午,好似在那裏可以翻出什麼武林秘籍。那時候年紀小,玩心大,總覺得讀書無趣,直到賣書的老爺爺翻出一套黑白漫畫,我才能安安靜靜坐在小板凳上和父親分享一段充斥著發黴的紙墨味的閱讀時光。

上學以後冥冥之中好像一種定數,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班主任皆是語文老師,他們對書的熱愛,對文字和經典的解讀不言而喻,而我在他們的教導下越發懂得讀書的意義。

山川大地,日月星河,人生漫漫,路途坎坷,唯有讀書以明誌,唯有讀書以致遠,唯有讀書以不斷地求索而追尋到自己對生活的共鳴。

去年二手書店所在的街道漸漸繁華起來,高三時我申請走讀生,偶爾能在去學校的路上途徑那裏,隻看到門麵外多了很多的匆匆過客,而門麵內卻少了一些真心的淘書者。賣書的老爺爺坐在門口的藤椅上,和其他的老人侃侃而談。陽光穿過道路旁的大榕樹,斑駁地打在已經破舊的木質門板,上麵“回收二手書”的黑色字跡仍保留著剛健的筆鋒。

就僅僅是遠遠望著那幾個字也好像看到了七歲時紮著小馬尾,蹦蹦跳跳跟著父親第一次來到店裏的自己。那時候,那個不懂事的小女孩,待不過半個時辰就吵著要回家,她的父親麵露難色,老爺爺卻一言不發地從書架下翻出一套《哆來a夢》的漫畫。相同的午後相同的陽光,女孩翻看書頁的認真模樣十年後仍清晰地重現著。

這份認真會延續很久,十年再十年,哪怕時代翻來覆去地變更,關於書關於文字關於情懷,永遠不會塵封。我希望老來我也會有一家舊書店,一桌一椅一茶水,向人們展示書中世界,讓後人去承接書中的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