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沙漠軍刀”刺開“薩達姆防線”(1 / 2)

“沙漠軍刀”刺開“薩達姆防線”——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生的海灣戰爭,是由伊拉克於1990年8月2日入侵、吞並科威特所引發的。在霸權利益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隨後針對伊拉克實施了“沙漠盾牌”、“沙漠風暴”、“沙漠軍刀”行動計劃,戰爭最終以多國部隊的全麵勝利,伊拉克軍隊被趕出科威特而告終。

海灣,即波斯灣的簡稱,位於西亞中部。海灣周邊國家是世界石油主產區,戰略地位突出。

曆史上,由於各種原因,伊、科兩國圍繞主權和邊界問題存有爭端。80年代末,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和世界兩極體係的瓦解,伊、科爭端又突出起來。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係列要求遭到拒絕後,定下了以武力吞並科威特的決心。

1990年8月2日淩晨1時(科威特時間),在經過周密準備之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與此同時,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從海上對科威特市實施直升機突擊。拂曉時分,東西對進的兩支部隊開始攻打市內目標。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美國軍艦上。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鬥中陣亡。上午9時,伊軍基本控製科威特市。下午4時,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製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8月2日和3日,美國時任總統布什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采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采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8月7日淩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什總統正式批準了該計劃。

計劃確定後,美軍製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征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分別於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

麵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製裁,伊拉克采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製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作戰的準備。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準了這一計劃。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30分,布什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