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29師印象(2 / 3)

最重要的是會議確立了八路軍應實行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方針,明確了八路軍應以遊擊戰爭配合正麵戰場,以主要力量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會議結束後,劉伯承和129師政訓處主任張浩即馬不停蹄地趕回129師駐地——三原縣,布置改編,傳達洛川會議精神。

改編中最大的問題是將士們不願戴“青天白日”帽徽。

雖然早在8月底,新的中共中央軍委剛一成立,就立即發布了《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但真正使紅軍戰士感覺到被改編了的,卻是在換帽子的問題上。紅星帽要換成“青天白日”帽。

從此,紅軍就變成了“國軍”。不僅紅星帽變成了青天白日帽,連舉著的紅旗也要換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昔日的對手在這一瞬間轉化為朋友,昔日的仇恨也要在這一瞬間化為烏有,很多戰士想不通這點。

改編的前一天、師裏就將“青天白日”帽徽發到了各個班,要每個戰士提前將帽徽綴好,第二天開誓師大會時統一換帽子。一想到要換上“青天白日”,很多戰士的氣都不順。紅四方麵軍某部戰士何生財回憶了這段往事:

班裏的戰士拿著剛發到手的帽徽,圍在一起,像互相慪氣似的,低著頭,噘著嘴,一陣陣地長籲短歎。

就在這時,門“吱”的一聲開了,剛下哨的劉作華闖進屋來。班長隨手遞給他一個帽徽,說:“綴上吧,明天開大會。”炮筒子脾氣的劉作華一見就炸了,把槍往架上一靠,扭著脖子瞪著眼,大聲嚷道:“要這幹什麼,抗日非得戴它不行?”他一句話就把大家悶在肚子裏的火給點著了,大家都跟著嚷起來:

“我們是紅軍,要是戴上這玩藝,還有什麼臉見鄉親!”“參軍就是為了打國民黨反動派,打來打去,我們也成了國民黨了!”“蔣介石殺了我們多少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逼著我們爬雪山、過草地,連草鞋上的牛皮鼻子也吃了,這仇怎能消!”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聚集到新發下來的帽徽上。何生財回憶道:那“青天白日”象瘋狗的牙齒一樣,陰森森的,猙獰可惡。在紅軍戰士眼裏,它就是殘酷和毒辣,就是凶暴和卑鄙。看它一眼,心裏就像被一個鐵鉤掛住,墜得生疼。多少血,多少淚,多少辛酸,多少悲痛,哪一件不和這個標記聯係著?可是今天卻要把它戴在我們的頭上!多少天來,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同誌們相信上級的決定是正確的,為了抗日,應該執行,可是,一看到那“青天白日”,感情上總是拐不過彎來。

不僅戰士思想上“拐不過彎來”,有些幹部也“拐不過彎來”。陳賡在日記中寫道:劉、張不回,改編不能正式宣布,許多幹部不安於位,考慮自己的去留,以致影響部隊工作,發生紀律廢弛的現象。

曆史有時故意捉弄人。昔日的對手,在一致的敵人麵前,可能會結成朋友;昔日的朋友,也可能因為新的利益需要,而變成了敵人。這種情況,不僅過去有,現在也經常發生。1937年,曆史就給了國共兩黨又一次成為朋友的機會,這是雙方打了10年後的又一次合作,也是第二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很珍惜這次合作,要利用這次合作,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完成抗日的大業。

劉伯承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一次,劉伯承在機關直屬隊作動員報告,有位幹部站起來,衝動地說:“我寧可回家當農民,也不穿國民黨軍裝,戴青天白日帽子!”劉伯承揮了揮手,示意他先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我也不願穿國民黨的軍裝,但是,大敵當前,我們必須齊心協力抗日。不把日本侵略者趕走,我們就不能生存。要懂得民族解放就是階級解放。都鬧回家,誰去抗日?革命多年,應該有起碼的覺悟。要識大局,不能因個人的好惡,而置國家、民族的利益於不顧。”過了幾天,當他站在誓師大會的閱兵台前麵時,又對全體指戰員說:“經過我們共產黨的努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建立起來了。過去,國民黨是鎮壓和屠殺我們的敵人,今天卻成了我們的友軍,這應該怎麼理解呢?我們共產黨人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看成最高的利益。現在大敵當前,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我們要把主要的鬥爭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抗日救國,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我們要把階級仇恨埋在心裏和國民黨合作抗日。從今天起,我們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了。”劉伯承也深深地了解戰士們的心情。他針對指戰員的思想,激動而又耐心地繼續解釋說:“同誌們,換帽子算不了什麼,那隻不過是個形式而已。

我們人民軍隊的本質不會變,紅軍的優良傳統不會變,我們解放全中國的意誌也不會動搖!”說著,他拿出一頂綴著“青天白日”帽徽的黃色軍帽,用手指了指,“這頂軍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誌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說完,他將帽子戴在頭上,莊嚴地發出命令:“現在換帽子!”一聲令下,全師指戰員一齊從挎包裏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黃軍帽來。在把紅星帽從頭上脫下的那一刻,許多戰士情緒激動,眼睛裏浸滿了淚水。

沒有一個戰士將脫下的舊軍帽扔掉,他們都將舊軍帽包在了包袱裏,帶在了身邊。大會散場之後,會場上沒有留下一頂舊軍帽。他們收藏起的不僅是一頂軍帽,他們收藏起的是一段曆史,一段他們為之付出了血和淚的曆史。

這天夜裏,陳賡在日記中寫道:“舉行換帽時,大家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心情。我們戴著它——紅星帽,血戰了十年,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跡,動搖了幾千年來視為神聖的社會製度,今日為了對付我們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結成全民族的聯合戰線,暫時將它收藏起來,換上一頂青天白日的帽子。但我們永遠是黨軍,紅軍永遠是紅軍,任憑換個什麼名義,戴上什麼帽子,我們始終為了共產黨的光榮而奮鬥。現在雖然是民族革命的階段,但一切努力、犧牲都是為了將來社會主義的勝利。”駐地的農民對紅軍的舉動給予了充分的理解。駐地的農民紛紛熱情地對指戰員說:“我們知道的,你們改名字是為了要打日本。你們的名字改了,你們的心是不變的。”1937年9月6日,隨著劉伯承的一聲命令——“現在換帽子!”129師同其他紅軍部隊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

精兵強將

劉伯承任師長的129師在抗日戰爭的槍聲中誕生了。這是一支精兵強將雲集的隊伍。其中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人物,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

129師由紅四方麵軍和陝北紅軍一部改編而成。新組成的129師下轄385旅和386旅。原紅四方麵軍的紅4軍第10師、第12師改編為第385旅的第769團、第770團;紅31軍第91師、第93師改編為386旅的第771團、第772團。陝北紅軍的第29軍、第30軍,獨立第1、2、3、4團和第15軍騎兵團改編為師直屬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騎兵營。全師共一萬三千餘人。按照中央軍委命令,除385旅的770團和部分師直屬營脫離129師建製,留防陝甘寧邊區外,全師有9160餘人開赴抗日前線。385旅和386旅的曆史可以分別追溯到鄂豫皖的紅4軍和紅25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