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秀英這時發現在程啟曠的脖子上,掛著一個雙魚玉佩,玉佩上刻著‘程啟曠’三個小字,薑秀英這才意識到,程啟曠應該就是這個被遺棄的嬰兒的名字,雖然薑秀英是個清貧的農夫,見識不多,但也能看出這雙魚玉佩的成色不一般,應是價格不菲,薑秀英心裏麵琢磨著遺棄程啟曠的家庭,不會是貧窮的家庭,隻是薑秀英難以想明白,究竟是何種原因要將才一歲左右的程啟曠給遺棄呢?
不過對於薑秀英而言,程啟曠的到來仿佛是上天賜予的一般,因為薑秀英的子宮有點問題,一直都懷不上孩子,薑秀英也因這事,找了不少的郎中,也試了不少的偏方,但是肚子一直都沒有反應,隨著年歲的增長,到了三十多歲,薑秀英對於孩子的事,漸漸的灰心冷意,不怎麼抱希望了。
現在程啟曠的到來,雖說不是親生的,是撿來的,但有個孩子能夠養著,對於薑秀英而言,家裏總歸會熱鬧些,不至於那麼冷清。
於是薑秀英就抱著木桶內的程啟曠,回了家,將自己在河邊撿到程啟曠的事,給自己的丈夫,還有婆婆都說了。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故而薑秀英一直沒能懷孩子的事,使得婆婆一直以來都耿耿於懷的,在這清貧的家中,為此事鬧了不少的矛盾。
不過現在好了,薑秀英突然從外麵撿回來了一個孩子,最高興的自然就是婆婆了,婆婆一看到程啟曠,就像是看到自己的親孫子一樣,喜歡的不得了。
而薑秀英的丈夫,恰好也姓程,名叫程林,程林對於程啟曠的到來,自然是感到高興的,畢竟一直以來沒有孩子,一直都是程林心中的刺。
還有對於程啟曠的取名,因為薑秀英的丈夫,本就姓程,所以就沒有讓程啟曠改姓,因為在雙魚玉佩上刻著有名字,所以程啟曠的名字就這麼定了下來,這一家人也沒有擅作主張替程啟曠改名。
於是程啟曠被這一家給收養了下來,而且是被當做親生兒子給對待的,所以程啟曠的成長,是充滿這家人的關愛和溫暖的,而且這一家子都很寵程啟曠。
雖然說日子並不富裕,畢竟這一家人隻是農夫,一年到頭的收成,除去交租之外,其餘的糧食,也隻能勉強支撐一家人的開銷而已。
所以在程啟曠的成長的過程中,是沒有錢供程啟曠去上私塾的,至於修仙學武,那是需要仙緣的,這事哪怕是大富人家,也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不過程啟曠的養父,程林曾讀過幾本書,所以一些基本的大道理,還是懂得的,於是在其養父還有養母言傳身教的熏陶下,程啟曠所能明白,所能認同的道理,所能看到的世界,都是在平民百姓的視角中成長的、長大的。
時間如流水一般,轉眼便有十五年的時間過去了,此刻的程啟曠,已有十六歲了,是個健壯的小夥子,因為常年幫著家裏做農活的原因,所以身上的皮膚曬得呈現出古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