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7日我國首次評選十大“扶貧狀元”

1994年9月7日,我國首批十大“扶貧狀元”,在中國扶貧基金會、《半月談》雜誌社主辦的評選活動中產生。

這次評選活動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支持。李鵬、。喬石為這次評選活動題了詞。李鵬的題詞是:“扶持貧困,共同富裕”。喬石的題詞是:“全社會參與支持開發扶貧走向共同富裕”。十大狀元是: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山東省牟平縣新牟裏村黨支部書記常宗琳,河南省農牧廳高級農藝師梁長儉,陝西渭南市五裏鋪村黨支部書記雷仁義,河北省涉縣西戎村黨支部書記劉金魚,山東省淄博市柳杭村黨支部書記朱洪俊,四川省軍區後勤部倉庫助理員龍成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慶文,甘肅省扶貧基金會會長葛士英,香港浸會學院理學院院長、振華科技扶貧獎勵基金創始人吳清輝。

9月8日

1926年9月8日德國獲準加入國際聯盟1926年9月8日,德國在改變國際罪人這一角色而成為國際社會受尊敬的一員的過程中又邁進一步。當天下午,德國代表離開柏林,前往日內瓦,他們下一步是爭取在國聯中占有永久席位。中午,國聯大會一致通過,同意德國加入國聯。

1951年9月8日《1日金山對日媾和條約》簽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美蘇對立,進入“冷戰”時期;美國對日政策轉變,急欲把日本變成反共防波堤;1949年中國革命的勝利和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促使美國加快推行對日單獨媾和方針。

1951年9月8日。52個國家在舊金山召開媾和會議。中國、朝鮮等國沒有被邀請,印度、緬甸、南斯拉夫拒絕參加,蘇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等3國拒絕在條約上簽字。最後由48個國家簽署《舊金山對日媾和條約》。1952年4月28日,該條約生效,美國對日全麵占領時期結束。

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簽訂1951年9月8日,日、美兩國在舊金山美軍陸軍第六軍司令部簽訂該軍事同盟條約,該條約將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1950年,美國出於推行“冷戰政策”的需要,決定重新武裝日本並使之成為美國在遠東的主要軍事基地。為使此目的合法化,美國同日本簽訂該條約。條約由前言和5項條款組成,規定日本承認美國有權在日本駐紮陸、海、空軍;駐日美軍可根據日本政府的要求,鎮壓“內亂”和“暴動”、對付外來武力進攻;未經美國同意,日本不得將任何基地給予第三國;駐軍的配備條件另由日美行政協定規定等。

1954年9月8日《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簽訂1954年9月8日,在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的策劃下,美、英、法、澳、新和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八國外長在馬尼拉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又稱《馬尼拉條約》。

1966年9月8日第一個國際掃盲日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四次大會決定,每年9月8日為國際掃盲日。其目的在於各成員國和有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鬥爭。從此以後,各成員國每年這一天都組織各種活動。

1987年9月8日我國有償出讓第一塊國有土地建國後,土地屬國家所有,一直由國家統一分配,無償使用。1981年11月,深圳特區首先開始對部分土地使用征收費用。1987年7月1日,深圳市政府又提出以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為指導思想的改革方案,確定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作為商品轉讓、租賃、買賣。9月8日,深圳市以協商議標形式出讓有償使用的第一塊國有土地;9月11日以招標形式出讓第二塊國有土地;12月1日又以拍賣形式出讓第三塊國有土地使用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首次土地拍賣活動,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重視。

1992年9月8日日本二戰後首次向海外派兵1992年9月8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在柬埔寨、安哥拉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的實施計劃和有關政令。根據這一計劃,到1993年10月底,日本將陸續向柬派遣自衛隊和警官1811人。10月10日前,向安哥拉派遣3名選舉監視員。這是“二戰”以後,日本第一次向國外派兵9月9日。

1776年9月9日美國正式被命名為美利堅合眾國1776年9月9日,大陸會議將北美各州的邦聯正式命名為美利堅合眾國。

1976年9月9日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誌逝世1976年9月9日下午4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萬分悲痛的心情對外宣布。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於當天淩晨0時10分在北京逝世。消息公布後的15分鍾內,包括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在內的世界主要通訊社便報道了毛澤東逝世的新聞。緊接著,世界各大媒體發表和轉載了大量讚揚毛澤東和介紹毛澤東革命事跡的評論和文章,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報紙甚至用十多個版麵刊登介紹毛澤東的文章和照片。世界各國政府、各國際組織也紛紛對此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