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在阿拉伯兄弟國家的調解下,雙方和解,簽訂了《科威特協議》和《薩那公報》,並成立了聯合憲法起草委員會,為統一的也門製定一部憲法。1981年兩國元首在亞丁會晤,成立了由兩國元首組成的也門最高委員會和兩國總理參加的統一部長委員會。1982年1月雙方通過了《統一憲法(草案)》。1983年和1984年先後召開兩次最高委員會會議。1986年,亞丁發生流血政變,前國家領導人逃亡薩那,雙方關係再度變冷,統一進程擱淺。

從1988年起,南、北也門加快了統一步伐。1988年5月,阿拉伯也門總統薩利赫與民主也門社會黨總書記比德在薩那簽署了南北居民自由過境和共同開發邊界地區石油、礦業資源的協議,從此,兩國官方、民間往來頻繁。1989年11月,兩國元首簽署《亞丁協議》,批準雙方於1981年起草的《統一憲法(草案)》。1990年3月,雙方召開有關統一問題的內閣聯係會議,通過統一的1990年預算草案,45項法案和153條有關規定以及統一後的組織機構,並授權兩國總理就兩國貨幣彙率作出決定。4月22日,兩國元首在阿拉伯也門的塔茲簽署《統一協定(草案)》,首次正式宣布統一條款。5月21日,南、北也門議會就統一問題進行最後安排:定國名也門共和國,首都薩那,並確定5月22日為共和國誕生日;選舉薩利赫為首任總統,定阿拉伯語為國語,伊斯蘭教為國教。

統一後的也門,麵積達五十多萬平方公裏,人口近1200萬。北方雨水充沛,適合農業發展。南方瀕臨海洋,水產資源豐富,又具舟楫之便,加上南北方儲量可觀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業資源,使也門的綜合國力大大加強。但好景不長。1994年5月21日,正值南北也門統一四周年前夕,也門南方領導人比德通過亞丁電台、電視台發表《告人民書》,宣布南方脫離也門共和國,成立“也門民主共和國”。這意味著南北統一壽終正寢,再次出現分裂局麵,一場戰火又蔓延開來。

5月23日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退出三國同盟以後與奧地利開戰1915年5月23日,在意大利與奧匈帝國交戰的第一天,奧地利飛機轟炸了意大利亞德利亞海岸上的7個城市。意大利於5月22日下午8點15分向奧地利宣戰並下達總動員令。宣戰及總動員令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熱烈的響應。當月初,意大利退出三國同盟。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1949年,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全國除西藏和台灣外,都獲得了解放。為了使西藏人民獲得解放,回到祖國大家庭中來,共同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中央人民政府在命令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之際,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全權代表來北京舉行談判,訂立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廢除民族壓迫,人民解放軍勝利進入昌都一帶地區,並在那裏實行黨的民族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經過談判之後。對和平解放西藏取得了一致的意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正式簽訂。簽字儀式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濟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陳雲主持。同年10月16日,人民解放軍根據《協議》規定進駐拉薩。

西藏的和平解放,促進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使西藏人民從此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西藏的和平解放,在西藏民族曆史上和我國民族關係史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1990年5月23日首屆世界杯乒乓球團體賽落幕第一屆世界杯乒乓球團體賽於1990年5月23日晚在日本落下帷幕。中國女隊勇奪女子團體桂冠,中國男隊苦戰五盤以2:3負於瑞典隊,屈居男子團體亞軍。

1994年5月23日世界減災大會通過行動計劃1994年5月23日,世界減災大會開幕(5月27日閉幕)。出席會議的約有130個國家的政府機構代表和2000餘名防災專家。

這次“聯合國世界減災10年(橫濱)會議”呼籲各國加強協作,共同對付危及人類生命和財產的自然災害。在27日通過的《橫濱聲明》和《減災行動計劃》中指出,世界已進入日益相互依存的時代,各國應該在新的夥伴關係下對自然災害采取行動,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建立起更安全的生存環境。

聲明說,各國應通過技術轉讓、信息交流等,進一步加強區域和國際間的合作。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該向發展中國家免費和及時提供有關防災和減災的技術以及有關數據。

聲明還強調各國要保護自然環境,並且協助尋找有效的手段來減少災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