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14日華沙條約組織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簽訂後,為阻止聯邦德國加入北約,蘇聯曾提出締結對德和約主張,被西方國家拒絕。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簽訂《巴黎協定》,決定終止對聯邦德國的占領,吸收它加入北約組織,並允許其重新武裝。在此情況下,蘇聯等8國於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莫斯科舉行歐洲國家保障和平和安全的會議,宣稱要在組織武裝部隊和建立聯合司令部方麵采取共同措施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蘇聯、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8國於1955年5月14日在華沙簽署了《華沙條約》,並成立華沙條約組織。華沙條約由序言和11項條文組成。規定締約國保證以和平的方法解決它們的國際爭端,並就一切有關他們的共同利益的重要國際問題進行磋商;如果在歐洲發生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每一締約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利,個別地或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華沙條約組織最高決策機構是政治協商委員會。華約常設機構在莫斯科。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參謀長均由蘇聯人擔任。1989年東歐事變發生後,華約解體。

1984年5月14日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首獲尤伯杯1984年5月14日,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首獲尤伯杯。

1984年5月,吉隆坡點燃國際羽毛球男女團體錦標賽(湯姆斯杯和尤伯杯)決賽階段的戰火,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角逐。中國女隊首次參加尤伯杯賽,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連克丹麥隊、韓國隊、英格蘭隊,以及上屆冠亞軍日本隊和印度尼西亞隊,奪得冠軍。尤其難得的是每場比賽均以5:0獲勝,顯示了中國在女子羽毛球運動上的卓越實力。從這屆開始直至1992年,中國實現了尤伯杯五連冠。

5月15日

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衝繩歸還日本1945年6月,美國軍隊攻占衝繩島。

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美軍仍占領該地,並在島上修建機場、導彈基地和兵營。

衝繩人民從50年代初開始展開回歸祖國運動。1960年4月28日成立“衝繩縣複歸祖國協議會”。1963年4月28日,開展“衝繩複歸祖國日”活動。日本本土也配合衝繩人民舉行長達100天的海上、陸上示威遊行。

在日本人民鬥爭的壓力下,日美兩國政府開始商討衝繩歸還問題。1965年11月,日本總理大臣佐藤榮作訪美,與美國總統約翰遜討論衝繩歸還問題。1969年11月,佐藤榮作再度訪美,與尼克鬆總統發表聯合聲明,定於1972年把衝繩行政權交還日本。1971年6月,日美簽訂《衝繩歸還協定》,規定美國放棄對衝繩的施政權;衝繩的“美國之音”可繼續使用5年;自協定生效日起的5年內,日本向美國支付3.2億美元,作為接受美國設施、基地工人退職金和撤除特種武器等的費用。

1972年5月15日協定生效,衝繩歸還日本。

1991年5月15日法國第一位女總理克勒鬆夫人就任1991年5月15日,埃迪特·克勒鬆夫人受命出任法國總理。她是法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在法國政壇,克勒鬆夫人是一位相當活躍的女性,是密特朗總統忠實而得力的助手。

早在1965年她就加入了密特朗的“共和製度大會黨”,並於1971年隨密特朗並人社會黨。在近30年的政治生涯中,克勒鬆夫人一直深受密特朗總統的器重。密特朗1981年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後,她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女農業部長。兩年後政府改組,才華出眾的克勒鬆夫人又擔任了更重要的外貿部長職務。

在任職期間,她多次出訪日本和美國。鼓勵法國企業家增加出口。1988年5月,克勒鬆夫人出任歐洲事務部長,並在法國1989年下半年擔任歐共體主席期間,出色地完成了為1993年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的準備工作。

密特朗總統稱讚克勒鬆夫人“在各個崗位上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能和毅力”,並認為“她是領導政府的最合適的人選”。

在法國社會黨內,克勒鬆夫人1975年2月被選進黨的領導層,1976年,她當選為蒂雷鎮鎮長,1979年當選為歐洲議員,1981年終於在夏特羅選區當選為議員。1983年她被選為夏特羅市市長。

克勒鬆夫人,出生在法國上塞納省的布洛涅一比揚古,父親是一名財政稽核員。她的本名叫埃迪特·康皮翁。她以優異成績讀完大學課程,獲人口統計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