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國內形勢,一方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力量有了空前的發展,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實現民族與人民解放;另一方麵,國民黨統治集團在美國政府扶植下,調兵遣將,加緊向解放區推進,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企圖在全國恢複與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因此,美國政府支持下的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專政的獨裁統治。因此,美國政府支持下的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同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迅速上升為主要矛盾。
A.戰後國內的基本形勢
戰後的國內形勢,一方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力量有了空前的發展,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實現民族與人民解放;另一方麵,國民黨統治集團在美國政府扶植下,調兵遣將,加緊向解放區推進,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企圖在全國恢複與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因此,美國政府支持下的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專政的獨裁統治。因此,美國政府支持下的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同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迅速上升為主要矛盾。當時國內形勢的基本特點是:
(一)國內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基本力量,革命根據地隻有陝甘寧邊區及南方的15個遊擊根據地,軍隊9.2萬人,有組織的黨員4萬人左右。到1945年9月,解放區發展為19個,麵積為104.8萬平方公裏,人口1.255億,縣城與省會286座,行署、專署和縣級政權703個;軍隊127萬人,民兵268萬人;
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更加成熟,全黨更加團結,黨員已發展到120多萬人。這是中國人民的希望所係。同時,中國民主力量進一步發展。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民主建國會、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九三座談會(後改稱九三學社)、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經濟事業協進會以及中國婦女聯誼會等民主進步的黨派和團體,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的政治綱領,主張實行“民主統一,和平建國”方針。
他們對戰後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國民黨在戰前幾乎控製著全中國,擁有軍隊170萬人。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在戰略防禦階段擔負著正麵戰場抗擊日軍主力作戰,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作戰相配合。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將大部軍隊退縮到西南和西北地區,以保存實力。
日本投降前夕,即1945年7月,國民黨蔣介石擁有步兵、騎兵280個師,炮兵32個團,工兵、輜汽兵、通訊兵、憲兵等特種兵共81個團又50個營,連同挺進部隊在內,共有兵力422萬餘人,加上軍事機關85萬人,軍事學校16萬人,陸軍總兵力共524萬餘人。此外,蔣介石正把幾十萬偽軍收編為進攻解放區的先遣隊。
國民黨在軍事力量的絕對數量上雖多於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但雙方總兵力的對比,已由抗戰開始時的18.88∶1,降為4.1∶1,加上收編的50萬偽軍也僅為4.5∶1稍強一點。
(二)全國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對內戰和獨裁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各解放區所實行的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方針、政策,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上的建設,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民主製度,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受到了人民的普遍擁護。解放區人民稱“共產黨八路軍是人民的救星”。華北淪陷區的人民說:“我們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身上”。馬寅初教授在重慶發表演說時,對中國共產黨目前的政策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他們所努力建立的製度,也就是最接近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民主製度”。並讚美解放區的減租減息政策是“改善農民生活的崇高思想之一種具體表現”,他希望這種政策在全國普遍地實行起來。到過延安的人,對共產黨無不倍加讚譽。美國駐延安軍事觀察組也不能不承認:“共產黨的政府和軍隊是中國近代史中第一個享有廣大人民積極支持的政府和軍隊,他們得到這種支持,是因為這個政府和軍隊是真正屬於人民的。”
而國民黨在蔣介石的領導下,以實施“訓政”為借口,實行一黨專政,個人獨裁;壓製民主,特務猖獗;橫征暴斂,搜刮民財,人民極為不滿。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國統區人民的熱烈擁護。國際上,也普遍認為國民黨政府是獨裁政府。蔣介石曾哀歎說:“在美國人的腦筋中間”,已產生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觀念。就是‘中國的政治是獨裁的政治,國民黨是獨裁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