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玄霸穿越到隴右,貂蟬再臨九原郡(3 / 3)

一路上,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一想到馬上就可以見到義父,貂蟬心裏特別高興。她一會看看遠處的千山萬壑,一會看看道路兩旁五色斑斕的田野。

她笑著問龐敘:“文遠哥哥,你看那小米穗像什麼?”龐敘一時沒反應過來,傻傻地說:“像什麼?像黃色的鐮鉤?”

“嗯,有點像,不過我看沉甸甸的,更像笑彎了腰的老婆婆。那高粱呢像什麼?”

“高粱?像笑彎了腰的老漢。”

一行人被逗得哈哈大笑,貂蟬也笑了,笑完她說:“我看像漲紅臉喝醉酒的小夥子。玉米像什麼呢?”

“玉米?玉米像……”,龐敘一時語塞沒有回答上來,貂蟬笑道:“你真笨,你看棒槌似的玉米,像不像小姑娘露出來的整齊的牙齒呀?”龐敘一聽貂蟬罵自己笨,不由得臉一紅不說話了。貂蟬的爹爹任昂輕輕捅了捅她:“不能這樣,對哥哥要講禮數。”“哦”貂蟬一聽,撇了撇嘴,做了個鬼臉。

說笑間,艾好灣村到了,在一幢青磚大院前,王允已經站在門口等候,任昂一看,趕緊滾鞍下驢,跑上前去:“哎呀使君大人,怎敢有勞使君大人出迎。”

王允笑著一拱手:“俺那義女可來了?想死義父了。”貂蟬在驢上小手亂搖:“義父,俺在這兒呐。”王允緊走幾步,上前把貂蟬抱了下來:“哈哈,閨女,讓義父看看,哦,真是見風長,半年不見,長高了不少呀!”貂蟬小臉通紅,摸了摸義父的胡子:“義父,你的胡子也長長了。”哈哈給,王允開懷大笑起來,抱著貂蟬走進了院子,那親熱勁,把任昂夫看呆了。

進門後吃過晚飯,一大家子人圍坐在堂屋裏,王允拿出許久不用的古琴,彈了一首古曲《北方有佳人》。伴著琴聲,貂蟬邊跳邊舞: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一曲末了,眾人都被陶醉了,久久沒有一絲半點聲音。

“錚”,不知過了多久,王允把手放到琴上,眾人這才醒了過來,紛紛鼓起掌:“妙,妙啊,這曲這舞妙曲天成曲舞合一,恐怕隻有天上才有這般絕配吧。”

稍傾,王允說道:“任兄弟,本官有一不情之請,不知可否直言?”

任昂趕緊起身施禮:“使君有話盡管直言。”王允麵露難色:“這個……這個,蒙皇上龍恩,授俺侍禦史之職,本官擇日就將赴京上任。貂蟬這閨女,俺十分喜愛,俺想帶她一同進京。京城繁華,也有更好的老師,貂蟬去了,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使君,這……這……”任昂和牡丹一聽,霎時愣住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王允會提這樣的要求。他們隻有這一個女兒,貂蟬是他們的心頭肉啊!

王允似乎看透了他們的心思,笑著說:“任兄弟請勿多慮,俺和貂蟬十分有緣,琴曲合一天下難尋。貂蟬天姿過人,如果長久隱居鄉野,俺誠恐埋沒了她的才華。所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如果你們真的愛她,就應該給她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啊!另外,請任兄弟和弟妹放心,俺一定視貂蟬如己出,以親生女兒一般對待她,絕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

“這個……”任昂夫婦麵麵相覷,沉呤不語。王允又道:“任兄弟,你我既然同為貂蟬父母,那你我也就是兄弟。任兄弟夫婦如不放心,也可隨本官一同上任同往東都。”

“多謝使君美意,但是任昂家有父母,不忍遠行。”

“哦,那可否先讓貂蟬隨本官一起同往東都,任兄弟夫婦隨時可來探望,一年半載之後,如實在想念也可接回。”

任昂想了想,說道:“使君,這個嘛,且容商議好嗎?”王允見狀說:“好吧。”

因為王允突然提出要帶貂蟬同往洛陽,氣氛有幾分尷尬,所以大家也就散了。

回屋後,任昂問牡丹:“她娘,你說使君大人是啥意思?”牡丹答道:“我看使君倒是真心喜歡蟬兒,態度也誠懇,應該會對蟬兒好的。”

“那就答應使君?”牡丹決然道:“不,我舍不得。”任昂說:“既然這樣,那就拒絕他吧。”

牡丹想了想,拉過貂蟬:“蟬兒,你願意和使君去洛陽嗎?”貂蟬抱住了媽媽:“蟬兒聽說洛陽是京師,繁華宛如天宮,蟬兒想去看看,但也舍不得爹娘。”

任昂有些傷感:“俺看使君是晉陽名士,又是朝中大臣,道德文章天下有名,咱蟬兒能夠認使君為義父,也是她前世修來的福份,如果斷然拒絕,使君麵上須不好看。不如先讓蟬兒隨他前往,一年半載之後,俺們再去把她接回來,如何?”牡丹沉呤道:“這樣也好。蟬兒,你的意思呢?”貂蟬一路鞍馬勞頓,有些困了,她打了一個哈欠:“俺聽爹娘的。”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任昂答應了王允,王允一聽十分高興。就見龐敘走過來說:“俺也要隨姑父同往東都,俺要去太學進學念書。請叔叔嬸娘放心,俺一定照顧好蟬兒妹妹,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

任昂夫婦一聽,傷感的心緒有些緩解,笑道:“哦,那太好了,那蟬兒就托付給使君和文遠了,俺們這廂有禮。”說著向龐敘深施一禮。龐敘趕緊回禮,他雙手扶起任昂夫婦:“但請放心。”

在艾好灣村住了幾日,這天,他們一同出門上路了,出了潼關,不幾日就到了平遙古城。

平遙是古時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北方重鎮。這裏是去往洛陽和忻州的分叉口,任昂夫婦和王允一行要在這分手了。

臨行,牡丹緊緊摟住貂蟬,眼淚嘩嘩地掉了下來:“蟬兒,此去千裏迢迢,不知何時再得相見。你隨使君去後,要聽使君的話,勤習經學和舞蹈。俺和你爹爹,會抽空去看你。”貂蟬也哭了,她用小手擦去了媽媽的眼淚:“媽媽,蟬兒謹記媽媽的話。你記得要來看蟬兒啊。”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他們那裏知道,這一別,竟成了永訣。

一年半之後,黃巾之亂爆發,貂蟬的雙親,在去往洛陽看望女兒途中,為亂匪所殺。這正是:“親人已遠遊,未呈兒孫福。遊魂於千裏,如何度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