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爾頓
英國詩人、政論家、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家和革命文學的代表。出生在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從小喜愛文學。1625年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著有《聖誕清晨歌》、姐妹篇《快樂的人》和《沉思的人》、挽歌《黎西達斯》等。英國革命爆發後,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邊,發表了《論出版自由》《為英國人民聲辯》《再為英國人民聲辯》等政論文,鼓舞士氣。因勞累過度雙目失明,王朝複辟後一度被捕入獄,之後專心寫詩。共寫出3首長詩:《失樂園》、《複樂園》和悲劇詩《力士參孫》。其中,《失樂園》是他的代表作,選用了《聖經》中魔鬼撒旦引誘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樂園的故事。在藝術手法上,他從多方麵繼承了古典史詩的傳統,語言充滿激情,富有政論性,參用比喻和多變的句法表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充滿叛逆精神的撒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彌爾頓的創作標誌著文藝複興傳統風格向古典主義風格的過渡。
拉封丹
法國詩人。他出生在一個森林管理員家庭,幼年在農村度過,熱愛大自然,熟悉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1645年赴巴黎學習法律,結業後返回故鄉,潛心閱讀和寫作。之後,依附財政大臣富凱,後者被捕後被迫逃亡。先後投靠兩個公爵夫人出入上流社會。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寓言詩》12卷,1668-1694年之間陸續出版,共有故事240多個。其中大多取材於伊索寓言、古希臘羅馬和印度寓言家的作品及民間故事,加工改寫後進行再創作,大多采用自由詩體,語言流暢自然,思想內容更為深刻。其中不少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如《狼和羔羊》通過一隻小羊飲水時被狼強行吞噬,說明強者總是最“有理”的;《農夫和蛇》說明對惡人不能講仁慈,否則反被其害;其他還有《患瘟疫的野獸》《死神和樵夫》《兔子和烏龜》等。
莫裏哀
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本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父親是宮廷室內陳設商。他自幼喜愛戲劇,1643年和朋友組成了劇團,親自參加演出,並為此放棄了繼承權。1650年起任劇團負責人並開始喜劇創作。1659年公演的《可笑的女才子》嘲諷當時貴族矯揉造作的風氣,也奠定了莫裏哀喜劇家的地位。他的主要作品還有諷刺天主教會的《偽君子》,批判修道院婦女教育的《太太學堂》《丈夫學堂》《屈打成醫》《吝嗇鬼》(一譯《慳吝人》)、《喬治·唐丹》《唐·璜》《恨世者》《史嘉本的詭計》《無病呻吟》,舞蹈劇《布索那克先生》《醉心貴族的小市民》等。其中,《太太學堂》的演出標誌著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誕生。莫裏哀是法國現實主義喜劇的首創者,他對喜劇形式作了多方麵的探索,主要諷刺對象是上層資產者和沒落貴族,提出了各種嚴肅的社會問題,用喜劇的形式揭露封建製度、宗教與一切虛假的事物。在藝術手法上,他大膽吸收了很多民間藝術手法,語言自然,把生活中的矛盾和人物性格都表現得很透徹,法國人評價他是“無法模仿的莫裏哀”。
達爾杜弗
一譯《達爾杜爾弗》,是莫裏哀的代表喜劇。主人公達爾杜弗偽裝宗教虔誠,取得奧爾恭的信任,尊他為精神導師,並強迫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達爾杜弗並不滿足,反而無恥地勾引奧爾恭的妻子。奧爾恭的兒子向父親告發這一醜行,反而被趕出家門,並被取消了財產的全部繼承權。這時,奧爾恭的妻子設下巧計,讓丈夫親眼看到了達爾杜弗的醜態。但達爾杜弗露出真麵目,不但要霸占奧爾恭的家產,還想把他置於死地。幸好國王英明,逮捕了騙子。這部喜劇嚴格按照古典主義原則進行創作,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衝突集中。特別是主要塑造了達爾杜弗的形象,逐層深入地揭露了他的本質,深刻揭示了教會和貴族上層社會的偽善、狠毒、荒淫無恥和貪婪,突出批判了宗教偽善的欺騙性和危害性。達爾杜弗已經成了偽善者、故作虔誠者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