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劍道:“好!我們現在就去觀陣!”
於是李詩劍留下宋義等將領守住大營,自己帶了燕君平、文子明兩位軍師,又帶上繆輝,率領十多個親衛,都騎了銀角馬,出營觀陣。
此時正是太平汗皇開平二年四月十五日酉時末,戌時初。雨過,天青,月出。
李詩劍率領眾人,出營向西,欲繞黃州城來觀察。行到一處小土山時,燕君平指點著土坡說道:
“這個地方,樹木稀少,倒可以派人守住,就地立弩樓,便於防守,又可以下窺黃州城內之虛實,而且不用擔心火攻。”
李詩劍就令親衛記下此處。眾人隨後驟馬上坡,但見此土山雖然不高,卻也有一番陡峭高峻氣象。
坡北有河如帶,泛著月光,通流到黃州護城河中。坡西好一片田地,隻可惜一片拋荒。坡南遠望,雖是月下,卻也可見遠遠地認出是蕭索的村莊——此時才是初更,村中更無一星燈火。
眾人回頭看時,雨洗天青,早有一輪明月遠自東山升起,映得地上人影分明。
李詩劍看著這一輪明月,四下展眼,北望黃州,南眺荒村,心生感慨,就口占道:
雨洗滿天碧,月照半城白。駐馬難賞今夜,玉鏡出妝台。西望平川田地,南眺村莊人跡,觸目隻堪哀。隴畝盡荒蕪,殘院生蒼苔。
生民悲,幹戈亂,痛心懷!我當何日,重教天下太平來?稚子村頭嬉戲,釣叟煙波自在,黎庶笑顏開;千裏稻浪湧,萬戶桑麻栽。
當時吟成此篇,眾人稱讚不已。
燕君平聽了此詞,極為感慨地說道:“我主汗皇,您是心懷天下萬民的仁德之君,百姓福星啊!”
文子明也說道:“我主汗皇,臣下定當竭盡全力,為早日實現汗皇之誌,重開太平,不惜流血流汗!”
李詩劍笑道:“二位軍師,我這也是一時感慨。走吧,我們繼續觀察地形!”
於是十數騎繼續前行,繞黃州城轉了一圈兒。轉到黃州城北門東北,東門正北時,月到中天,一白如晝,城門望樓上,那黃州城守軍離得雖遠,卻清清楚楚地看到城外有近二十人繞城而走。
當時城牆馬道上有值哨之兵遠遠喊叫道:“城外的都是什麼人在那裏走動?”
此時月明,此時夜靜,這值哨之兵一嗓子喊過,城上城下城裏城外的都驚動了。
城外的,就是李詩劍十多人,聽了喊叫,當即都道:“不好!被敵兵發現了!此處離我軍大營還有二十多裏,我們趕緊走!”
於是馬蹄聲緊,眾人驟馬而走。
城裏的,就是那附近守軍與城牆上哨兵。城牆上值哨之兵見城外人聽了喊聲就縱馬而去,當即喊道:“敵人偷偷觀城!往東南逃跑啦!”
當時附近守軍被驚動,有楊清才部將張八、李九二人領二百軍士夜巡到此,聽了消息,趕緊著人通報天王楊清才,同時,吆吆喝喝地,轉到東門,開門追擊。
這張八李九二人,追出東門時,月光下清清楚楚地看到前麵近二十騎縱馬疾馳!
二將互相看了一眼,道一聲“追!”於是就領二百兵呐喊追趕起來。然而,張八李九所率領之兵,本是步兵,哪裏能追趕得上?
二將隻見前麵那近二十騎人馬越來越遠,漸漸地看不清了,於是就領兵轉回,回頭走不多遠,就見楊清才親自領著大軍到了。
張八李九道:“天王,我等率領步兵,追趕不上那觀城敵人,被他們跑掉了!”
楊清才道:“不要緊,我猜想必是他李詩劍夜來觀城,他既然倉惶逃回,想必他料不到我們偷他大營!二位將軍,跟本王走一趟,去偷襲他李詩劍大營吧!”
張八李九都道:“天王,劫營固然是妙計,但是今夜月光這樣明亮,就如同大白天,敵人會不會有防備呀?”
楊清才道:“此去劫營,出其不意,他們不會有防備的。”
卻說李詩劍等人馳回大營,李詩劍向繆輝道:“速請宋義、衛信二將軍來!”
於是宋義、衛信二將來到。李詩劍道:“宋將軍,今夜我與兩位軍師去觀陣,不料被楊清才軍發現,我估計,那黃州城中,現在必是滿城兵動,楊清才必然會認為我軍沒有防備,前來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