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黑闥騎上馬,對著手下的人向北麵的方向揮手,劉黑闥說道:“現在我們已經無路可去,北方突厥一直暗地與李淵作對,我們現在隻能去投靠他們了。”
公元622年6月,劉黑闥帶著剩餘的幾百人馬向北方的突厥奔去,劉黑闥在心裏罵道,李世民這一次把自己害苦了,現在的他完全成了一個不忠不義的無信小人。成者王侯敗者寇這個道理他很清楚,劉黑闥知道,隻有自己重新來過,打贏李世民,才能改寫自己這次不光彩的逃跑。
事情後來的輿論發展證實了劉黑闥的預料。
他沒有死,在別人眼中看來,是因為他的奸詐。從前的戰友如今都這樣看待他,當初起事時,對著手下的士兵,口口聲聲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當災難真的來臨時,劉黑闥卻陰險地選擇了離開,而且還是自己一人悄悄的獨自離開,劉黑闥這樣的做法,在人們眼中看來叫極不義氣。
第六節 李淵讓李世民厚黑一把
公元622年5月末,李世民大敗劉黑闥的消息傳到長安(陝西省西安市),李淵聽後十分高興,看來當初的決定並沒有錯,選派李世民出征是正確的決定,但同時傳回長安還有另外一件事,李淵聽後不得不緊皺眉頭。
李世民派人掘開河堤的事情,李淵認為做得極為不妥,這樣做雖然換來了勝利,但後人會怎樣看待這件事情,李淵很擔心。
在李淵眼中,榮譽有時比利益更加重要,為了自己,也包括後世的子孫,李淵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夠多做一些能贏得後世滿篇讚美的事情,他不希望決堤放水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活著的時候。
李世民決堤放水,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後人會怎樣看待,李淵很清楚。這是不顧老百姓死活的做法,是要背負罵名的事情,當時李淵如果在場,一定不會讓李世民這樣幹。
但事實現在已經造成,李淵思來想去,派人給李世民帶來一道急令,李淵讓他殺掉當時決堤放水的官吏,之所以下這樣的命令,李淵希望兒子能夠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
收到李淵的命令,李世民卻沒有遵令執行,李世民將這個消息暗藏於心,他第一次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
殺掉決堤的官吏,對於李世民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李世民不想這樣幹。如果按照父親的決定行事,自己的手下便不再會和自己同生共死,自己就再不能團結員工共進退。
有好處的時候想著自己,有壞事的時候推給下屬,李世民認為這樣幹是錯誤的,是一個人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李世民也知道,當自己決定毀堤放水的時候,這件事已經和自己脫不了幹係,殺掉決堤官吏,隻是掩耳盜鈴的做法,是在自欺欺人。
攻打洛陽的時候,李世民聽從了父親的安排,這是因為父親的決定很正確。現在不同,如果執行父親的安排,李世民認為自己是在兔死狗烹,這樣一來下屬一定瞧不起自己,會讓自己的人上下離心。
這次決堤放水,李世民一人將所有責任承擔了下來,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團隊的團結。
但李世民這樣的做法卻換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下屬從此對他死心塌地。當大家知道李淵的決定後,不由得敬佩李世民的為人。
如今兵荒馬亂,李世民手下許多人都是抱著打工的心態替他幹事,隨時有可能解除雇傭關係,他們一直將自己作為一名打工仔看待,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決堤放水這件事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這件事證明李世民是一個有良心的老板,跟著他幹沒有錯。
在對待決堤責任人的問題上,李世民沒有按照父親的意誌去辦理,這讓李淵知道後很氣憤。
之所以讓李世民找個替罪羊,李淵是不想讓兒子因為這件事情而給後人留下批評的把柄,政治上類似的事情通常都是真相不白,李淵這樣決定也是出於一番苦心。
既然李世民不肯聽從李淵的安排,李淵也隻好作罷,前線的情形現在還不能離開李世民,李淵對此事再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他相信兒子這樣做一定有自己的苦衷。
李世民在前線的表現讓父親很滿意,戰敗劉黑闥取得的巨大勝利,對李世民的喜愛之情,李淵自然發自於心,喜露於顏。但他並沒有意識到另一個人的變化,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
在為李世民的勝利高興之餘,李建成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股壓力,雖然這股壓力的產生是因為自己的一廂情願,但他看到,在父親高興的臉龐下,自己就像一個學習不及格的學生,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學校老師的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