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若晴完全沉浸在九寨溝的風光裏,來到九寨溝的時候正巧趕上當地的祈福民俗,請山神。正好是在晚上舉行的,村民們架起柴堆,燃起篝火,全寨的村民還將圍成一個圓圈,跳著舞,插著歌,逍遙自在。黎若晴也忍不住加入其中。當天,黎若晴寄宿在一家村民家中,喝著油酥茶,感覺一切煩惱都消失無影了。
翌日清晨的時候,黎若晴就告別寄宿的村民,坐上大巴車,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隻是黎若晴剛剛離開這裏,就有兩個不同風格的人來到這裏尋找。
沿著京藏鐵路一直向南,黎若晴走走停停,用了三個月的時光,到達雲南麗江。麗江地處我國西南邊陲,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區。居於青藏高原南端、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雲嶺山脈過渡的銜接地段,兼有兩種以上地形特征。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含高原雪山、河穀、深峽、草甸、平壩相結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觀資源,同時氣候變化顯著。麗江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是我國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麗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交通貿易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馬古道”的中轉站。兩條古道既是中原至東南亞的南來北往的貿易通道,又是溝通中原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傳送渠道。麗江是納西族的家園,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同時還居住著白、彝、僳僳、普米族等少數民族。麗江的文化以開放、大方、兼容並蓄為重要特征。納西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並延續保持下來的東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主要記載符號“東巴文”,共1400多個單字,被譽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內容豐富的東巴經書、舞譜、繪畫、祭祀儀式都充分展示著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神奇異彩。麗江古城曆史悠久,古樸如畫,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體,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
在麗江遊玩的時候途經一座苗寨。苗家的木質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相疊,鱗次櫛比,氣勢恢弘,在這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苗寨深處,隱藏著太多的傳奇和神秘。外人來到西江,尚未進到寨內,無不為其巨大的規模與恢宏氣勢所震撼:與其說這是個村寨,不如說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腳木樓組成的森林,自山頂直鋪到山腳,將整座山都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等到傍晚時分,寨子裏炊煙四起,彙集在半空中如雲如霧,那場景,就更加難以形容。寨子坐落於河穀,四麵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過。河水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著山勢,迤邐向上展開,連綿成片的紅彤彤板壁,在陽光照射下,一片輝煌。
正趕上苗寨的跳花,跳花有固定花坡,多在苗族集中村寨附近的山坡或平地。每一花坡有一花主。跳花前,由花主在花場栽一棵花樹,屆時附近各寨男女老少前往參加,青年男女各背包袱,至花場附近打開更換盛裝。男子還要帶上蘆笙、短笛、弦琴,女子則佩戴花背彩,各種銀飾。跳花時男子口吹蘆笙繞花樹跳舞,女子佇立遠視,或吹口琴,或細聲曼唱,男女極樂,至晚方散。跳花既為娛樂,更是預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男女青年又以跳花作擇婚機會。
黎若晴便在這苗寨裏多呆了兩日。寨子裏的村民很好客,而且,寨子裏的男女老少都喜歡酒,接待客人的時候也少不了酒。黎若晴對苗繡也很感興趣,難得沒出去玩,而是坐在院子裏,看著苗家阿婆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