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李二劉三和朱四都生於亂世,聚於亂世,情投意合,遂斬雞頭燒黃紙,結為異姓兄弟。
————————————————————————————————————————
你好,我是趙大!
我生於武將世家,自幼喜愛舞槍弄棒,一根盤龍棍打遍軍中無敵手!跟隨大周兩朝皇帝征戰四方,敗北漢,壓南唐,官至殿前都點檢(其實就相當於禁衛軍首領啦……),威震天下!
其實最讓我得意的是能與李二劉三還有可愛的朱四亂世結義!亂世民心尚武,弱者服強,於是年少無知的朱四叫道:誰的拳頭硬誰就是大哥!雖然李二和劉三連忙表示反對,但是我那一套三十二式長拳打下來,他們便都同意了。
話說當時李二的身手還真是不錯,他來自是大周六柱國之一的隴西李閥,有這麼好的武藝,也著實難得。至於劉三,雖然出身草莽,卻不卑不亢,有賢者之風,不打不鬥,無意爭位,隻是和朱四談笑。朱四雖然年少,卻不輕狂,被劉三按下後,居然也能泰然處之,後生可畏!於是,兄弟幾個的排位便是定下來了,趙大李二劉三和朱四!
那年,老皇帝駕崩了,留下來七歲的兒子做皇帝。可是,七歲雉兒如何做的了亂世的皇帝?主少國疑,人心惶惶。
北漢開門揖盜,趁機領北方狼族犯邊。朝廷急急忙忙派我領兵禦敵。
大軍剛出征,李二便偷偷摸摸地聯絡軍中大將居然弄了一件黃袍,嗬嗬,別以為我不知道!我可是三軍主帥,就你們那些小九九,哼!我就是假裝不知道!(如果我告訴你這是我一手策劃的,你信嗎?)畢竟,我對這個小皇帝也不放心啊。
在渡過黃河的那天夜裏,我下令安營紮寨休息,然後故意把自己灌醉(說好的軍中禁酒的呢?),爛醉在床(是佯醉!),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敢什麼都不知道!)。
翌日淩晨,李二他們衝進帳來,不由分說把那件黃袍披在了我的身上。嗬嗬,這麼急躁。不過這種事還是越早越好,免得夜長夢多,徒生變數。
天下重器,能者得之!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還有什麼話來著……按照規矩,做皇帝要三進三讓的,於是他們一進,我便對他們嚴加斥責,表示不與他們同流合汙,這可是誅九族的大事,他們當然不許!我也怕他們被逼急了,於是我勉為其難順水推舟與他們約法三章,便班師回朝,入主京都了!
朕要做一個怎樣的皇帝呢?這個問題朕想過很久,朕要做一個仁慈的皇帝!對恩主仁慈,對百官仁慈!於是,朕立下誓言:保全周室子孫,不得因罪加刑;不得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者;若違此誓,必遭天譴!朕將此誓言銘刻在碑,藏於太廟。
朕大封群臣,封周帝為鄭王,封李二為晉王(後來改封秦王),封劉三為漢中王,封朱四為燕王。朕還重用許多自己的心腹,讓他們執掌兵權。
朕的宰相很不喜歡武將,生怕他們權柄過重。多次勸朕收回兵權。
這倒提醒了朕,這幾年狼族總愛擾邊。於是朕讓朱四回了封地禦邊了,劉三覺得在京無趣,也主動去了封地,李二則讓朕留了下來,他生於關中軍閥大族,許多朝政還要他的幫助呢!
大家都是出來混的,自然是義字當頭!他們都有從龍之功,貿然削他們的權,豈不是寒了眾將士的心?這麼沒義氣的事,我趙大不屑為之!
不過後來朕想明白了,天下百年未靖,不就是因為這些武將權柄過重,難以駕馭嗎?朕相信以朕的人格魅力,這些武將不會造反,可他們的手下部將呢?從龍之功啊,不是誰都可以想有的。
於是,朕便對他們好生安撫,收了他們的兵權,隻留下了幾個藩王。按照丞相的建議,改革了一下中央機樞製度,防止前朝悲劇再現。朕還削了相權,罷黜支郡,內外相製,加強中央集權!
有人說朕“杯酒釋兵權”。實則不然,朕口含天憲,持生殺予奪之權。要解誰的兵權都可以,根本用不著“杯酒”,不過還得慢慢來,若是一下都換掉,豈不大亂了?
朕要偃武修文。朕要興科舉,給予文人相應的地位,打壓一下百年來尚武的風氣。朕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過現在朕還是先要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