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寂寞濠梁(2 / 2)

還有一次,莊子正在濮水邊上悠閑地釣魚,忽然,身旁來了兩位楚王的使者。他們畢恭畢敬地對莊子說:

“老先生,有勞您的大駕了。我們國王想要把國家大事煩勞您來執掌,特意派遣我們前來請您。”

莊子聽了,依舊是手把釣竿,連看他們都沒有看一眼,說出的話也好像答非所問:

“我聽說,你們楚國保存著一隻神龜,它已經死去三千年了。你們的國王無比地珍視它,用絲巾包裹著,盛放在精美的竹器裏,供養於廟堂之上。現在,你們幫我分析一下:從這隻神龜的角度來看,它是情願死了以後被人把骨頭珍藏起來,供奉於廟堂之上呢?還是更願意像普通的龜那樣,在泥塘裏快快活活地搖頭擺尾地隨便爬呢?”

兩位使者不假思索地同聲答道:“它當然願意活著在泥塘裏拖著尾巴爬了。”

莊子說:“說得好,那你們二位也請回吧。我還是要好好地活著,繼續在泥塘裏拖著尾巴爬的。”

你看,莊子就是這樣,善於借助習聞慣見的一些“生活瑣事”來表述其深刻的思想。他的視聽言動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在《莊子》一書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雖說“寓言十九”,但都切近他的“詩化人生”,活靈活現地畫出了一個超拔不羈、向往精神自由的哲人形象,映現出莊子的縱情適意、逍遙閑處、淡泊無求的情懷。

就這方麵來說,這兩段記述是很有代表性的。後來,人們就把它概括為“濠梁之思”。而在崇尚超拔的意趣、虛靈的胸襟的魏晉南北朝人的筆下,還有個更雅致的說法,叫做“濠濮間想”,典出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晉簡文帝到禦花園華林園遊玩,對左右侍從說:“令人領悟、使人動心之處不一定都在很遠的地方,你們看眼前這蔥蔥鬱鬱的長林和鮮活流動的清溪,就自然會聯想到濠梁、濮水,產生一種閑適、恬淡的思緒,覺得那些飛鳥、走獸、鳴禽、遊魚,都是要主動前來與人親近的。”

東坡居士曾有“樂莫樂於濠上”的說法,可見,他對這種體現悠閑、恬淡的“濠濮間想”,是極力加以稱許並不懈追求的。隻是,後人在解讀“樂在濠上”和“濠濮間想”時,往往隻著意於人的從容、恬淡的心情,而忽略了“翳然林水”和“鳥獸禽魚自來親人”這物我和諧、天人合一的自然環境。

作為稟性淡泊、瀟灑出塵的莊周與蘇軾,認同這種情懷,眷戀這種環境,應該說,絲毫也不奇怪。耐人尋味的是,素以宵衣旰食、劬勞勤政聞名於世的康熙皇帝,竟然也在萬機之暇,先後於京師的北海和承德避暑山莊分別修建了“濠濮間”和“濠濮間想”的同名景亭,反映他對那種淡泊、蕭疏的閑情逸致和魚鳥親人的陶然忘機也持欣賞態度。這是否由於他久住高牆深院,倦於世間塵勞,不免對林泉佳致生發一種向往之情,所謂“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