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點評)(2 / 2)

《禍起蕭牆》在結構和敘事方式上,繼承了中國古典的傳統敘事方式,又以現代的語境展開敘事。支撐作品框架的章回體,使得作品脈絡清晰,線條清楚,峰回路轉,綿密嚴實。而每一章開頭的詩詞,則起到了點題統要,眉目傳神的作用。作者善於設置懸念,勾陳鋪排,從而使得整個故事時而山重水複,時而柳暗花明;時而波湧瀾卷,時而溪流淙淙。這無疑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例如相朝陽到省經濟培訓中心去見趙俊林,當兩人就項目問題達成共識後,一起去浴足的一節,從趙俊林的如夢如幻,到服務人員的一顰一笑,都寫得生動舒緩,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作品在結尾時,展現了涇渭市領導班子調整,涇渭市走向希望的一縷陽光,讀來讓人感到溫暖。畢竟,我們這個開放和發展的時代潮流,畢竟曆史的列車不是幾個腐敗分子能夠阻擋得了的。

《禍起蕭牆》作為一部長篇的初稿,顯示了作者深厚的生活積累和堅實的創作實力。但是,作為一部初稿,也還有需要提高和打磨的空間:

1.從當前反腐的時代背景看,這種純粹暴露性質作品似乎應該做些改變,我的意見,加強相朝陽為代表的正能量形象塑造,提升作品的主旋律高度。

2、在人物塑造上,盡量克服臉譜化傾向,在人物性格的立體化上下點功夫。托爾斯泰說:“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樣,都是黑白相間的花斑馬——好壞相間,好好壞壞,亦好亦壞。”席勒說:“即使是最壞的人,他們身上都會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來。”腐敗分子不是天生的,看看國內的腐敗分子,開始都是很能幹的幹部,隻是由於世界觀的人迷失,才墜入泥淵。如果把這種變化寫出來,給現實的警示作用會更大。千萬不敢給人留下政治就是陰謀,就是騙術的印象。因為藝術畢竟與生活還是有距離的。

3、就是寫生活,因此,應該盡量避免太多的政治議論。例如“三講”一段,政治性術語和議論達千字之多。人物語言也爭取生活化,減少口號之類的東西。如趙俊林:“朝陽呀,我們軍人無論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不管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說啥也不能忘記自己的使命,忠於黨,忠於人民,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模範帶頭完成任務。”這些話如果變一變,可能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如司馬東的話:司馬東大度地笑著說:“出了這麼大的問題,總得有人承擔責任。我相信他們不是忘恩負義之輩,也許有什麼難處?我不怪他們。”這就很合情合理,很生活化。

4、的人物是否還要簡化一下。我覺得小人物太多,應該有幾個貫穿始終的小人物。一般在情節推進中,盡量減少無關緊要的人物不斷出現。這樣,各種關係會更清晰些。

著名作家評論家楊煥亭《漢武大帝》、《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