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玉兒、璞兒,快將這寶島地圖祭於碑亭之內!
[二道童祭圖。
丘逢甲:(唱)今夜晚黃陵前再將圖展,
霎時間心如東海浪又翻。
想起了眾黎民倍遭塗炭,
不由人一陣撕肺裂肝!
罵聲朝廷太軟弱,
割地賠款讓台灣。
逢甲雖有英雄膽,
怎奈國破難回天。
隻落得隔海遙將寶島望,
滿目淚水濕衣衫!
哭一聲軒轅啊,我的祖先——
如今是……
有家不能回,祖塋斷香煙;
戰友皆捐軀,血濺東海灣。
孤身求援助,官府冷眼觀;
外傷自可舔,心傷有誰憐?
實指望回大陸請纓再戰,
誰料想大清國遍地烽煙。
饑民遍鄉野,朝堂盡貪官;
教堂四處起,洋人逞凶殘。
官府昏昏逼民反,
百姓義憤齊揭竿。
南起小刀會,北鬧義和團;
學子空抱恨,百姓受熬煎。
眼見得大清王朝如累卵,
盼隻盼炎黃子孫開新篇。
團結同胞四萬萬,
從頭收拾舊河山!
祭島圖聲聲連把軒轅喚,
佑護我華夏大地換新天。
道士:先生所言極是,相信有我先祖英靈光照華夏大地,定有換天之日!不知先生所帶的第三件祭品是……
丘逢甲:這第三件祭品嘛……(從懷中掏出台灣島玉印)就是這台灣府的大印!
道士:台灣府的大印?
丘逢甲:這枚玉印,是我帶領八千將士浴血奮戰多日,才從日寇手中奪回來的。
道士:好!好!有這枚大印在,台灣寶島就沒有丟,永遠是我中華大地不可分割的土地!玉兒、璞兒!
道童甲乙:徒兒聽命。
道士:將這台灣寶島的玉印也祭獻於祖帝陵前!
道童甲乙:徒兒遵命!
[嗩呐聲中,二道童祭放玉印。
道士:三件遠道而來的祭品已一一獻上,丘先生,請受貧道一禮!
丘逢甲:道長過謙,不必施禮。
道士:還有一事貧道至今不明,不知當問不當問?
丘逢甲:請講無妨。
道士:先生帶著這麼特殊的祭品,且已來橋山數日,何不在大天白日祭祀,也好感化他人,喚起民眾,彰顯我民族氣節!為何等到今晚?
丘逢甲:這……嗨!罷了,我觀尊道長也是憂國憂民的仁人誌士,就不妨直說了吧!我原打算官祭過後於明日一早祭陵,不料黃昏時陝西的於右任先生捎來急信,約我連夜趕往西安議事,然後取道武昌,再奔廣州拜見孫文、黃興二位先生,然我身負台灣血肉同胞的深情厚望,夙願未了,心急如焚,也隻好今晚趕來夜祭了!
道士:啊……原來丘先生也有意於發起和壯大革命黨!實不相瞞,貧道這裏也與於右任先生的麾下素有來往,更是崇敬孫中山先生!如此說來,徒兒聽喚!
道童甲乙:在!
道士:(對丘)我這兩個貼身徒兒,在貧道循循誘導之下,也是滿腔激情,意欲投身革命,報效國家!如若先生不棄,請將二位收為弟子,願他倆能隨你鞍前馬後,出生入死!
丘逢甲:成全尊道之意,學生在所不惜。
道士:好!玉兒、璞兒,你倆快快叩拜先生!
道童甲乙:叩拜丘先生,學生願意投奔先生門下,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丘逢甲:快快請起!如此我們先行祭陵之事,待祭祀完畢,今夜就隨我一同下山!
道士:且慢!
丘逢甲:還有何事叮嚀?
道士:久聞先生詩才過人,今夜黃陵一別,又不知相會是何年?還望留下些墨寶,也好永作存念。
丘逢甲:在下願意獻醜。
道士:徒兒筆硯侍候!
道童甲乙:是!
[二道童展紙,丘揮毫疾書,音樂中,
(幕後獨唱)
如此江山竟付人,
幹戈留得苦吟身。
亂雲殘島開詩境,
落日荒原泣鬼鄰。
埋碧可憐黃帝裔,
殺青誰做素王臣。
請將風雅傳忠義,
斑管重回故國春。
[伴隨著書寫,字跡在天幕上出現。
道士:故國回春有望,回春有望啊!玉兒、璞兒,祭品擺好,萬事齊備,喚起陵園師兄師弟,點亮所有燈燭,燃香焚紙鼓樂鳴奏,隨丘先生一同祭奠黃陵,行三叩九拜之禮!
道童甲乙:徒兒遵命!
[二道童各提大鑼一麵,重擊三下,舞台燈光豁然驟亮。如有條件,多名伴舞者擁入台上,伴舞祭祀。
[音樂大作,合唱:
點點繁星綴銀漢,
一輪明月照橋山。
胸懷民族興亡事,
深夜黃陵祭祖先。
喚起同胞四萬萬,
光大中華五千年。
——幕徐落——
劇終
作者簡介:
任宗財,1949年生,陝西省黃陵縣人。初中畢業後,農村插隊10年。1979年任南泥灣農場工會幹事,1981年任黃陵文化館美工,國家三級美術師。獨幕秦腔劇《黃陵夜祭》在2004年度被評為陝西省農村小戲會演一等獎。
石榮海,黃陵人,1955年3月10日出生於青海省西寧市。1976年服役,曾任營幹部股長,營教導員。1994年轉業。現任黃陵縣文化館館長。創作的獨幕劇《黃陵夜祭》獲2004年陝西省農村小戲公演一等獎,並發表於《社會文化》2005年第一期;《果園新曲》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