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華夏,偉哉軒轅!我懷至誠,敬謁橋山。幾度春風,人間今古,無窮歲月,鬆柏依然。綿綿渺渺,時空悠遠,神接千載,心湧波瀾。恭思我祖,創業維艱;藝種撫民,諸侯鹹來;修德振兵,三戰阪泉;平逆誅亂,通道劈山。淳化萬物,舉賢以治;勞神苦思,未嚐寧安。百流同彙,萬國以和,中華一統,帶礪河山。澤及子孫,千秋萬代,江河行地,日月經天!綿延百世,承其偉烈;星漢燦爛,代有英賢。秦皇奮威,混一四海;漢武雄圖,萬裏籌邊;唐宗聖武,臻於至治;貞觀盛世,光耀千年。文明禮儀,萬邦豔羨,東方大國,曾何壯哉!翻思其間,幾經兵燹;山河破碎,生靈塗炭!降及近世,尤足深歎:昏建當道,辱國喪權。八凶肆虐,仗其利堅,荼毒生民,焚我名園。百年惡氣,如何可咽?讀史至此,血湧心翻!祠有英傑,秀全中山,驅除韃虜,光複河山。延及澤東,獨邁前賢。率我全黨,臥薪嚐膽,喚起民眾,推倒三山;更其舊製,肇開新元!四十七年,地覆天翻;改革大潮,又起波瀾;光輝遠景,春風鼓帆。我心為喜,亦有不安。環視四周,隱憂仍在;外敵窺伺,內奸囂喧!小醜悖逆,鼓噪海隅;忘祖叛國,沐猴而冠。尺寸之土,祖宗所傳,誰圖割裂,不共戴天!既為軍人,以身許國,慷慨請纓,一往無前!祖國有難,軍委頒令,願裹馬革,血灑青山!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擊楫中流,誓複台灣!祖靈為佑,終當凱旋;還矢先王,告慰靈前!
(遼寧 張振華)
黃帝陵祭文
偉哉軒轅,大哉黃帝。締造華夏,繁衍子孫。於是,築屋繅絲,耕田造字;進而羅盤、造紙、火藥、印刷。開人類之先河,創世界文明之始。洋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擁有五湖四海的疆域。人民勤勞,寶藏豐富。長城秦陵,世之奇跡,長江黃河,蒼天所賜。
奈雄獅也曾沉睡,幾被所噬。然黃帝子孫,怎甘被棄!巨子一呼,雄獅又醒;雄獅、醒獅,守望國疆,與鄰相安,躋身世界,再創輝煌。
看今日炎黃子孫,遍布世界五洲各地。同宗之誼,心心相連,萬裏來歸,百年遙記。海峽怎能阻隔,兄弟正相互伸手共濟。
巍巍中華,五千年文化,會更加發揚光大。偉哉軒轅,大哉黃帝,你的優秀子孫,繼往開來,頂天立地,正昂首走向新世紀,你當含笑九泉,在人們心中永駐。尚饗!
(遼寧 張廣德)
黃帝陵祭文
悠悠五千年,縱橫幾百代。億兆兒女,綿綿後人,仰黃帝開拓之心,未敢稍忘;思始祖奠基之情,豈有已哉!遙追遠古神農世衰,部落蜂起,相互殘虐,攻伐不已。我軒轅黃帝,怒而奮起,組聯盟,治兵戈,率熊、羆、貔、貅、豹、虎各族,屠蚩尤於涿鹿,並炎帝於阪泉,然後合眾部落,統領諸侯,初有華夏。創文字,製樂器,築城室,施教化,開文明之基,立萬世之表。
於是繼始祖之業,經世代風雲變遷,仁人布德,英雄匡世,民眾鼎力;隨邦族擾攘際會,禦侮舉義,鬥爭融合,革命變改。漢武揮鞭,長車萬裏過陰山;唐宗禮世,驛使百國朝長安。終至百川入海,繁衍生息,成我中華,大我民族。
於是承黃帝精神,以儒學為幹,取三教精華,征九派風韻;上接春秋燦爛,中揚唐宋富麗,下連明清風骨;熔哲學、文學、兵學、史學、科學於一爐,集仁義、智謀、勇敢、忠誠、謙和為一體;養孟子浩然之氣,育項羽拔山之勇,用李白天生之才,貫嶽飛精忠之心;乃至族際交流,中外切磋,文化互補,風教相融,自強不息,積健為雄,經數十年浩浩蕩蕩奔湧,幾百代氤氤氳氳蒸騰,終建傳統文化之大成。其鬱鬱蔥蔥,博大精深,近則輻射東方,遠則傳播世界。降至近代以來,又從撞擊中創新,破壞中再生,樹特色大旗,開廣納世界文明之途。
於是賴軒轅英靈,中華幾遭危而複存,亡而複興。從“安史之亂”複起,從“列強瓜分”複起,從“文化大革命”複起。德化異族,元清仍中華,救亡抗日,倭奴走東瀛。千難萬險,愈難愈奮,九死一生,死中求生。乃至鳳凰涅槃,沉舟千帆,烈火新生,曆盡坎坷而終成東方巨人。
嗚呼,黃帝與中華同在,“天垮下來擎得起,地披靡矣扶之直”!
當今鄧公以非常之人,繼先祖邁遠之誌,承往世奮鬥之烈,發二次革命,建革新之策,龍驤虎步,雄姿英發,推月轉日,鬥轉星移,爾來一十有八年。終使九州恃生氣,萬馬齊奔騰,金甌添壯姿,古國變新顏。交世紀,輪千年;風雷動,闖雄關;江河東瀉,大海召喚;黃陵根深,藍洋無垠。泱泱中華正經曆空前巨變。
追念始祖創業之艱難,祈英靈護我中華走向新紀元。願軒轅黃帝在地下永安!
(遼寧 孟令偉)
祭黃帝文
丙子年清明,佟雨順專程從沈陽來到西安拜祭始祖,謹在陵墓前獻鮮花一束,置果品一盤,灑薄酒一樽,燃馨香一炷,三鞠躬;肅立,恭讀祭文:
赫赫始祖,我來拜祭。謹向您英靈致崇高敬禮!作為自發的無數民祭者之一,我是滿族人,是努爾哈赤的後代。但在我心目中更看重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是黃帝後裔。
您在中華民族肇始階段的豐功偉業,使我仰慕不已;打敗蚩尤,部落統一;帶頭農耕,製造器物;穿著服飾,告別裸體;建造房屋,遮風避雨;製舟造車,水陸鹹宜;推進交換,市場興起……
您那卓爾不凡的才智,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勤儉開拓的堅強意誌,自律克己的道德風範,為後人樹立了榜樣。尊您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實為天經地義。我對您的崇敬,來自浩繁的曆史典籍。值此拜祭時刻,請讓我略表心跡:誓作始祖好後代,並教育好子女;繼往開來,銳意進取,上不辱於祖先,下無愧於後繼。
赫赫始祖,我來拜祭。並向列祖列宗致以崇高敬禮!在您之後,曆代無數傑出人物,宛如群星鑲嵌在曆史長空,放射著耀眼光輝。不計其數的英雄故事,令人擊節感泣,曆經五千餘年曆史滄桑,終於形成由56個民族構成的中華民族統一體。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以漢族為主體;在各民族關係中,以滿族與漢族的關係最為親密。雖然在滿族征伐中,對漢族有過極不友好的記錄,雖然在滿族入主中原以後,統治者曾實行狹隘民族自傲主義政策:“旗民不交產,滿漢不通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采取民族開放政策,加強各民族團結,並把自己日益融入漢族主體。
我胸中激蕩著熾烈的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植根於身受目擊:在童年和少年時代,曆經十四年“偽滿”生活的淒風苦雨,留下無數難忘的痛苦記憶。直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時,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我才感到心情舒暢、揚眉吐氣。
今天我來此拜祭,對列祖列宗,對所有為中華民族形成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們,包括無數默默無聞的烈士,致崇高敬禮。我雖已近垂暮之年,仍然壯心不已,學泣血杜鵑,為了整個中華民族利益,奮鬥到最後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