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中國成立後對黃帝的祭祀(14)(2 / 3)

黃帝精神永垂不朽。黃帝在位百年,從未過上一天安適的日子,他披荊斬棘,開山通道,不畏強暴,追求和平,戰蚩尤,平叛亂,威風凜凜,光彩照人。治天下:官不懷私,民不習偽,城郭不閉,市不預價,見利不爭,風雨時若,百穀倍生,人無夭折,物無疵癘。被百姓尊崇為天人,上古神聖。

黃帝永垂青史!

黃帝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世界上任何勢力要想破壞我們民族的團結,顛覆我們國家的政權,都是不會得逞的。“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這句革命前輩陳毅同誌的光輝詩篇,也是上古先祖的遺願。為了民族的富強,讓所有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以黃帝精神共同建設好我們美麗的家園。

(江蘇 周華江)

黃帝陵祭文

值此世紀之交的前夕,我炎黃子孫,緬懷始祖黃帝軒轅氏豐功偉績,舉行一年一度的公祭盛典,心情無比振奮、自豪和激動。

始祖滅蚩尤,號令諸侯,一統華夏。其疆域東瀕渤海,西臨崆峒,南達長江,北至釜山,奠定了中華文明古國的基礎。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們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保證。

我們堪以告慰始祖在天之靈的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們以僅占世界8%的耕地,基本解決了占世界22%人口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使祖國各地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前,我國各族人民心連心,手拉手,肩並肩,昂首闊步地行進在提前達小康,早日實現現代化,奔向21世紀的金光大道上。

我們堪以告慰始祖在天之靈的是:在一手抓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態勢下,我國的“雙文明”建設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您老治理天下的“官不懷私,民不習偽,城郭不閉,市不預價,見利不爭,風雨時若,百穀倍生,人無夭折,物無疵癘……”這些古代中國文明正在逐步和現代中國文明一脈相承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煥發出億萬人民群眾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

我們堪以告慰始祖在天之靈的是:在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思指導下,根據中英、中葡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即將對香港、澳門這兩塊固有領土恢複行使主權。香港、澳門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對中國人民剝削、壓迫和奴役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充滿生機活力的新中國,將以其源遠流長的曆史,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以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是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擺在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麵前的一項十分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是實現我國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加快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是當代每個中國公民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一年前江澤民主席的重要講話,精辟地闡述了鄧小平同誌“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思想的精髓,並就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和平統一進程提出了八項主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前不久,李鵬總理的重要講話,再次重申了我們黨和政府對和平統一問題的一貫原則立場。兩岸關係的發展,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血濃於水,骨肉情深。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親不過骨肉團聚,痛不過骨肉分離。任何挾洋自重,分裂分治,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鼓吹台獨的圖謀都是徒勞的,並且注定是要失敗的。幡然悔悟,改弦易轍,棄舊圖新,方是台灣當局的唯一出路。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始祖之風,山高水長。我華夏12億炎黃子孫,誓以黃帝為榜樣,為加快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共同奮鬥。

(江蘇 唐經歐)

祭軒轅黃帝陵文

混沌初開,黃河伴生。東方黃龍,掃尾昆侖。黃帝生焉,矗立中原,想公雄姿,頂天立地;胸納寰宇,氣吞河山。敬公宏誌,放眼中國;運籌帷幄,征戰疆場。敬公神力,人神歸附;炎黃聯親,蚩尤誠服。拜公偉績,始奠乾坤;華夏民族,麵海東望。繼者一脈相承,子孫朝陽興旺。泱泱大國,勃勃生機,東方先亮。盛世迭出,地域亦是寬廣:頭枕喜馬拉雅,腳踏海南台灣,作一金雞雄啼於世界東方。更有優良道德傳統,五千年燦爛文化;四大發明,堪稱一鱗半爪,造福地球人間;長城故宮兵馬俑,青銅編鍾布達拉宮;二十四史,四庫全書,構文藝骨架。升平之世,舉世輝煌。唯歎近代之沉重,不孝子孫有辱炎黃。又奮起英雄後代,血薦軒轅,為中華之崛起,感炎黃之聖召,血淚重振雄風,複安社稷大廈。

上溯千年,立世紀之暮尾,繼祖先之遺願,誌東方之再創。華夏兒女,誌在四方,心係炎黃。神州赤子中國心,黃土黃河長城長江。國土之完整,民族之昌盛,擔在吾輩肩膀。感奮磕拜,伏惟尚饗。

(江蘇 楊雲高)

祭黃帝陵

秦川八百勢滔滔,源出黃河萬古標;

看我祖先光日月,仰我軒轅意自豪。

凶悍蚩尤強作怪,興風作浪民遭害;

雷霆震怒來平妖,部落紛紛齊擁戴。

創造發明知多少,為民謀利勤動腦;

結繩記事太艱難,文字形成天破曉。

請看今朝稱國手,慎終追遠讚岐軒;

世人愛把內經學,醫術先河推古賢。

斜陽古道交通阻,空聽對河怨女聲;

春水一篙登彼岸,曠夫相會慰平生!

親同嫘祖養春蠶,為使人身少受寒;

夜緊抽絲勤紡織,龍顏舒展喜加餐。

據雲數學與音律,千載以前已受益;

今日雖然進步多,怎忘鼻祖建功績。

相傳五帝您居先,繁衍子孫瓜瓞綿;

閱遍千秋賢不肖,誰為災黎拔深淵。

秦皇漢武輸文采,唐宗宋祖遜風騷;

陳王奮起揮黃鉞,除殘早已有莊□。

嶽飛秦檜忠奸別,寒熱幾千換百朝;

神州大地紅旗展,捷報頻傳雪片飄。

讚祖先,仰軒轅,應追本,要窮源,

每到清明來祭掃,中華兒女酹陵園;

莊嚴靜穆齊瞻拜,翠柏蒼鬆靄瑞煙;

“崔嵬枝幹郊原古”,霜皮溜雨十圍圓;

柯似青銅根似石,無邊黛色勢參天。

祖國今天堪告慰,翻天覆地史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