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中國成立後對黃帝的祭祀(11)(3 / 3)

1999年馬來西亞客家文化尋根團祭文

1999年,農曆八月十八,馬來西亞客家文化尋根團團長肖光林,率團員150名特從數千裏之外,趕往中華民族發祥之地,於嵩山東麓,雲岩之上黃帝宮,遂以菜肴牲果之儀,告祭我民族始祖黃帝之靈前曰:

人文始祖,黃帝軒轅。建宮雲岩,葬在橋山。

中原四方,蚩尤作亂。救民水火,勇於直前。

為伐蚩尤,拜將訪賢。常與風後,兵法密談。

依據八卦,布陣推演。修德治兵,連日苦練。

率兵出征,涿鹿大戰。蚩尤作霧,軍士迷返。

製車指南,揮軍向前。犀牛作鼓,聲震山川。

擒殺蚩尤,一統中原。拓土開疆,營造家園。

觀法天地,曆數詳見。象形創字,倉頡貢獻。

征避水患,削木為船。民居野穴,始祖惜憐。

伐木造室,遂築宮殿,上棟下宇,以避雨寒。

教民栽桑,喂養桑蠶。取紗桑蠶,製衣身穿。

地獻草木,述耕種田。烹穀為粥,蒸穀為飯。

製造木器,供人使喚。掘地采丹,青銅冶煉。

建置市場,市場設館。設立貨幣,物貨兌換。

揮創製弓,牟夷造箭。伶倫作律,素女破弦。

創作《內經》,著寫玉版。察明脈絡,開方病驗。

針灸治療,盡享天年。氏定姓分,區別姻緣。

傳之堯舜,禪讓人賢。迨至大禹,江河治遍。

夏商周秦,嬴政統天。度量衡幣,設立郡縣。

楚漢爭霸,劉邦當先。三國鼎立,孔明忠賢。

反隋起兵,秦王李淵。世民英勇,馳騁邊關。

民勤物豐,絲路綿延。夢回漢唐,文景貞觀。

陳橋兵變,匡胤執權。為民申冤,開封青天。

百名好漢,出自梁山。忠心報國,嶽飛善戰。

清照不屈,丹心照漢。廣擴邊疆,成吉思汗。

鄭和西巡,齊航百艦。抗擊倭寇,繼光功顯。

巍巍華夏,神州地天。億萬子孫,聰明勇敢。

搏擊自然,愚公移山。輩輩出賢,日月換顏。

數朝查代,五千餘年。論功無比,誰人能擔。

惟我始祖,黃帝軒轅。春光明媚,高空藍天。

旁聽昆侖,作證泰山。飲水思泉,不忘祖先。

賢子良孫,叩拜在前。祈求先祖,成我心願。

去災免難,親人團圓。福祿長久,國泰民安。

敢告,尚享!

1999年澳門體育界代表團祭拜黃帝陵文

維1999年9月13日,歲次己卯,節屆中秋,澳門體育人士觀摩四城會代表團一行十八人,在團長藍鏵纓,副團長鮑馬壯、尹君樂、戴祖義的率領下,敬以鮮花、香燭之禮儀,致祭於吾中華民族元祖軒轅黃帝陵前曰:

菊開金蕊,節屆中秋。澳門裔子,橋山祭祖。

偉矣軒轅,中華肇造。創文醒民,建章布道。

教民種黍,挈婦養蠶。服牛乘馬,舟車指南。

五十二戰,諸侯鹹從,奠國立邦,九州升平。

聰明睿智,功被遐荒,千秋惠澤,萬世永昌。

神州莽莽,華夏悠悠。五千曆史,人才輩出。

黃帝子孫,龍的傳人。崇祖愛國,永不二心。

五星招展,白蓮嬌豔。港回澳歸,玉鏡重圓。

海峽兩岸,骨肉情深。台獨可惡,不得人心。

一國兩製,大策興邦。祖國一統,勢不可擋。

國逢五秩,世交新紀。民族團結,自強不息。

今朝奉祀,永誌銘心,昭告天地,鑒此精誠。

尚饗。

1999年台灣各界代表致敬團祭文

維1999年10月17日重陽節,中華九九大祭祖台灣區各界代表致敬團團長席瑜、副團長王月鏡率全體代表翁榮昌等齊聚於橋山之巔,謹以鮮花、時果、水酒之儀,敬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前曰:

大哉黃帝 人文始祖 肇作甲子 始製文字

發明舟車 倡尊禮儀 內經寶典 岐黃濟世

采銅鑄鼎 橋山龍馭 福澤八方 德被後裔

世道衰微 百廢待舉 實踐遺訓 強化教育

弘揚文化 不遺餘力 淬厲奮發 共創新局

兩岸相隔 時切依依 欣逢重陽 再次來祭

仰祈祖佑 勿再存疑 互容互信 期獲統一

和平共存 快樂歡聚 實現大同 永享盛世

謹此告慰 伏惟尚饗

1999年台灣海峽兩岸商務協會祭黃帝陵文

維1999年歲次己卯十二月二十日,來自台灣海峽兩岸商務協會會長張平朝率同全體團員一百一十五人,謹以香花果酒致祭於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