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非命的曆代帝王比例表
曆史上的皇帝殺人特別多,對他統治下的臣民動不動就“開刀問斬”。殺人者人恒殺之,所以被殺的皇帝也特別多。皇帝殺的人沒有辦法統計,但被殺的皇帝則可以從史籍記載中統計出來。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特製訂了此表。
要說明的是,本表共分四欄:
一、“紀元”表明某個朝代自公元××年至公元××年,共曆經××年,亡於某朝(個別小國,如渤海國等未計)。
二、“曆代”表明該國皇帝(王、國君、可汗等)自某帝至某帝,曆經××年,共經過××代在位皇帝。
三、“平均享年”表明該朝皇帝平均活了多少歲。由於被統治階級的反抗、鬥爭,同時也由於他們內部的、集團與集團之間的殺戮,以及他們的荒淫無道,曆代帝王的平均壽命相對是比較短的。此欄主要說明這一問題。但由於曆史資料不全,有一些帝王的生卒年月不詳,欄內均有注明。如果該朝多數皇帝有生卒年月的記載,則按已有資料的帝王平均計算。
四、“非正常死亡”則表明該朝帝王被殺、賜死、自殺等意外死亡的數目。由於上麵所說的原因,各代帝王非正常死亡的比例很大。在某一個皇帝在位時,如果不立太子,內部矛盾暫時潛伏下來。一旦要立太子了,即這種統治權力更迭時,皇帝與太子、皇(王)子與皇(王)子、擁立此皇(王)子與擁立彼皇(王)子的大臣派係之間,甚至王妃之間的鬥爭,便激化起來,使用的手段也特別毒辣、殘酷。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之間便互相殺將起來。但本表隻統計在位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如果把被殺的王子、王妃、大臣也統計在內(還有其他原因被殺的)的話,那就太多了!縱觀古今各朝各代,概莫能外。因此,未計算在內。因對方施展陰謀而“暴崩”的皇帝,史學家未證明是被殺的,也未計算在內。
這裏還要說明的是:夏、商雖然建了國,但有不少地方的小國還是部族,實行的是部族“選舉”或“禪讓”製度,在周朝以後才完成了世襲的封建製度。因此,我們的統計是從周朝開始的。
匈奴
周朝
1 西周
從上麵的統計可以看出:
一、開國的、開明的、著力於治國的朝代帝王,延續的時間長,在位的時間長,互相殘殺的少,平均享年也長。
二、特別荒淫無道、對人民的壓迫特別殘酷、著力於爭權奪位的朝代帝王,都是短命的。
三、中原和文化發達、重視文化建設的朝代帝王,延續的時間長,反之則短。
四、在被殺帝王(君主、可汗)中,除特別荒淫的短命鬼外,根據史書記載,絕大部分是在爭權奪位中死去的;被起義軍殺死的很少,其比例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五、在被殺的288個帝王中,未滿18歲的少年帝王21人,占被殺帝王的7.4%;被殺而沒有生年記載者未計,否則比例將更大;其中有43個帝王在位不到一年即被殺,占被殺帝王的17.6%。
六、在本表統計的84代王朝中,在位帝王被殺50%以上者,有27個王朝,占32%,有6代王朝的在位帝王100%被殺。
七、在位時間最長(30年以上)、享年最高(50歲以上)的20個帝王是:秦嬴政(始皇帝)、西漢劉徹(孝武皇帝)、東漢劉秀(光武皇帝)、吳孫權(大皇帝)、南梁蕭衍(武皇帝)、唐李世民(太宗)、李治(高宗)、李隆基(玄宗)、遼耶律隆緒(聖宗)、北宋趙禎(仁宗)、南宋趙構(高宗)、金完顏雍(世宗)、元忽必烈(世祖)、妥懽帖睦爾(順帝)、明朱元璋(太祖)、朱厚熜(世宗)、朱翊鈞(神宗)、清玄燁(聖祖)、弘曆(高宗)、旻寧(宣宗),占曆朝、曆代、各國882個在位帝王(君主、可汗)的0.024%。
韶華編製
享年50歲以上、
在位30年以上的帝王
朝代 帝(王)號 姓 名 享 年 在 位 年
西周 穆王 姬 滿 55年
宣王 姬 靜 46年(前827—前782)
東周 平王 姬宜臼 51年(前770—前720)
襄王 姬 鄭 33年(前651—前619)
敬王 姬 匄 44年(前519—前477)
顯王 姬 扁 48年(前368—前321)
赧王 姬 延 59年(前314—前256)
春秋
戰國
秦 始皇帝 嬴 政 50歲(前259—前210) 37年(前246—前210)
西漢 武帝 劉 徹 69歲(前156—前87) 54年(前149—前87)
東漢 光武帝 劉 秀 63歲(前6—57) 33年(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