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父皇啊,是你害了我(1)(1 / 3)

——秦二世 胡亥

公元前221年,秦都鹹陽。

一條大道,直通秦始皇居住的宮殿。

是日,秦宮內旌旗林立,香煙嫋嫋,鍾鼓和鳴。

大殿裏,初登九五之尊的始皇帝嬴政,頭戴垂旒冠冕,身穿日月星辰絳紗袞服,神采奕奕,躊躇滿誌地坐在金殿上。他拈著胸前長髯,頻頻舉杯向殿下群臣致意。

秦始皇開國稱帝,千古初創,非同一般,遂下令大宴群臣。

大殿裏,王子、公卿、百官依序排列,席地而坐。美酒、佳肴、珍果,應有盡有,酒到酣處,觥籌交錯,熱鬧非常。

坐在酒席前列的是秦始皇的十八位皇子。個個冠袍生輝,器宇不凡。由東而西,坐在第十八條杌(wù)案前的是被秦始皇視為掌上明珠的最嬌慣、最溺愛的幼兒胡亥,年僅九歲。

胡亥頭戴一頂遠遊冠,上綴有青帶、白穗、翠珠犀簪。身穿朱色襯裏繡有七座山峰彩色花紋的白袞服,下係紅羅裳,紮著寬約二寸的彩花紳帶,腰前懸著絳紗蔽膝,身後垂著拖地的佩綬,腳穿一雙綿絲繡紋白襪。

行酒時,氣氛熱烈,頻無休止,諸皇子個個以袖掩杯,徐徐而飲,彬彬有禮,舉措有度。唯有胡亥想吃則吃,想飲則飲,用筷不及便動手撕扯抓撓。酒足飯飽,年少好動自然耐不住性子坐在那裏陪著諸皇兄假裝斯文,趁著始皇不注意,一躬身溜進側殿帷幕後去。

胡亥來到大殿門口,隻見台階上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各式各樣的朝鞋。按秦製,凡臣下朝見皇上,入殿前必須脫鞋,整整齊齊、規規矩矩地放在殿外的台階上。這天宴會盛大,公卿文武百官俱至,自然鞋子不可勝數。

胡亥站在台階上,歪著腦袋看著自己的皂舄(xì)(黑色木底鞋)排在諸皇兄之後,眨巴幾下黑眸,嘴角一撇,撩起羅裳前,跑下台階,雙腳胡亂踢起來。坐在殿門口的一位朝官嚇得目瞪口呆,急欲起身上前製止,身旁一位朝官,趕緊拉住他的衣袖。

這時,中車府令、太監趙高急忙跑到殿門口,見朝鞋已被踢得亂七八糟,先是一怔,轉而又滿臉堆笑地低聲說:“殿下,踢得好,踢得好!”說著,趕緊跑到最上一層台階的盡頭拎起胡亥的皂舄,來到胡亥跟前,單腿跪地,抱起胡亥替他穿好。然後跪伏在地,讓胡亥爬上後背,便背起他疾步而去。

坐在殿門口的朝臣望著他們的背影,憤憤地低語道:“幸虧是十八皇子,如是太子,日後嗣君執政,社稷豈能不亂?”

身邊的朝臣急忙佯裝敬酒,以袖掩住其口。

公元前211年,胡亥年已“弱冠”(二十歲)。

一個深秋的傍晚,胡亥正捧著一卷《韓非子》簡書斜靠在香料錦墩上慢慢地閱看著。

這時“吱”的一聲響,殿門被人急速推開,胡亥一怔,見是趙高氣喘籲籲地跑進來。

趙高本是趙國人,其父通曉法律,善刀筆訴訟,沾著是趙王五服外宗親的光,任過地方典獄吏,後因敲詐勒索遭人告發,被處宮刑,其母罰作官奴,兄弟三人也被淨身入宮當了太監。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趙高被擄往鹹陽送入內宮。一個偶然的機遇,秦始皇發現他長得身高體壯,談吐流暢,且善解人意,經盤問,又得知趙高師承其父,諳通法律,一時高興,便任命他為中車府令,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

趙高少年時就表現出工於心計、好猜度、善籌謀、不甘人後的性格。家世坎坷、自身遭戕並未使他自甘沉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教誨,令他的心底湧動著強烈的改變命運的願望。命運者何?機遇也。機遇之善者可使人平步青雲,富甲天下;機遇之惡者可使人身陷苦海,命歸黃泉;而機遇平平者則令人終身碌碌無為,不過芸芸眾生。機遇可從天而降,不期而遇,亦可匠心獨運,事在人為;機遇可曠日持久,亦會瞬間即逝。

趙高要努力創造、不失時機地把握、利用能改變命運的一切機遇。

工於心計、好猜度、善籌謀的性格增強了他實現願望的自信。

初入秦宮,趙高被分配清掃宮廷茅廁等苦役。他卻時時事事小心謹慎,一絲不苟。一天,他正在宮內清掃禦道,忽然始皇出巡的車隊駛過來,他急忙跪伏路旁回避。當禦駕前一輛副車從他身前駛過時,一匹邊馬突然翹起尾巴要拉屎,趙高發現後不假思索地一個箭步衝上去,撩起袍襟,緊跟馬後,將糞便全部接住,然後跪伏原處。這個舉動被坐在車裏的秦始皇看在眼裏,便賞了他個中車府令(掌管皇帝的車馬)。

趙高在轉變命運的路程上,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當了中車府令後,有了接近皇帝的機會,在長期觀察中,他發現秦始皇十分寵愛幼子胡亥。他決心投其所好,把改變命運的賭注壓在胡亥身上。從此,趙高千方百計接近胡亥,討好胡亥。功夫不負有心人,趙高終於博得了胡亥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