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康熙的右手曾經患指病,手指曲伸不靈,雖然不影響射箭,但寫字卻差了,一個勁哆嗦,康熙便改用左手寫字。康熙五十四年還曾曉諭大學士:“朕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答奏折,期於不泄露也。”因此康熙以後的批答或手諭往往寫得簡單,而且字跡歪歪斜斜,都是由於用左手不習慣的緣故。因而這道手諭上也隻有寥寥幾個字:“朕決定傳位十四皇子胤禎,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而胤禛的加工則是把“十”字上麵加一短橫,變成“於”字,此字本應寫為“於”,簡體為“於”,也是出於左手寫字的無奈;“禎”字的改寫也很容易,把“貞”上麵的一橫拉長就行了,何況康熙左手寫字,筆畫潦草,改起來一看,真是天衣無縫。那詔書如今變成了這樣子:“朕決定傳位於四皇子胤禛,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皇帝的病越發重了,有時不省人事。但各位皇子卻被拒於門外。原來隆科多假傳聖旨,說:“近日朕體稍安,需靜心調養,群臣子侄未經宣召,不得入宮打擾。”皇子們隻好每天來到暢春園,在門外候著,等待皇帝的消息。
11月13日這天,康熙自覺一陣陣昏迷,知道壽數已到,但跟前卻不見一個兒子,隻有禦醫和幾個內侍在惶恐地站著,寢宮內沒有一絲聲音。康熙啞著嗓子喚人,隻見一個官員匆匆走了進來,卻是自己的內弟隆科多。康熙問:
“諸皇子在哪裏?”
他因病久了,舌頭發硬,吐字不夠清楚,所以人們卻聽成了“四皇子在哪裏”,隆科多馬上出去傳喚:
“宣四皇子!”接著“宣四皇子”的傳呼一遞一聲地傳了出去。不久,四皇子胤禛從園門走了進來,一直步入寢宮。康熙見隻有他一人進來,知道這中間定有陰謀,便伸手在枕旁摸出平素佩戴的那串朝珠,朝胤禛打了過去。胤禛順手接過,剛喚了一聲“父皇”,隻見那康熙皇帝臉色鐵青,用手指著胤禛,連說:“好……好……”便手臂垂落,雙眼一翻,一代頗有作為的皇帝溘然長逝了。胤禛見了這番情景,連忙把父親的朝珠往脖子上一套,伏地大哭起來。內侍們也一齊跟著痛哭。園外的皇子們聽到哭聲,知道不好,不再管什麼禁令,一擁而入。刹時間康熙病榻前黑壓壓跪了一地,哭聲也震天動地地響了起來。
隆科多等皇子們哭聲稍歇,才把已篡改了的皇帝手詔拿出來,朗聲說道:
“阿哥們聽我宣讀皇上遺詔。”
皇子們一個個爬了起來,個個用企望而又貪婪的目光盯著隆科多手裏那張詔書。隻聽隆科多不緊不慢地宣讀:
“朕決定傳位於四皇子胤禛,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隆科多剛讀完,皇子們便驚詫起來,因為他們差不多都認為隻有自己才有做皇儲的資格,怎麼父皇會傳位給四阿哥呢?隆科多見眾人懷疑,便把“遺詔”遞給皇子中年齡最大的三皇子誠親王胤祉,對他說:
“三阿哥,你看這手諭是不是皇上親筆?”
胤祉接過一看,果然不錯。他是個老實人,立刻跪下說:
“臣服從皇考遺詔。”
胤禛把三哥扶起,指著脖頸上套的朝珠說:
“這是皇祖贈給皇考的,方才皇考彌留之際轉賜於我,要我以江山社稷為重。”說著,又假惺惺地哭了起來。
眾皇子傳看了詔書,不由不信,隻好一個個跪在胤祉身後,拜見新帝。於是大家再號哭一通。對大多數皇子來說,這哭聲是表示失望;而胤禛的哭卻是得意心情的流露,不過換了個方式罷了。
他就是雍正皇帝。
四
胤禛知道,奪取了帝位還隻是第一步,還有個如何保住帝位的棘手問題在等著他呢!
愛新覺羅·胤禛做了皇帝,別人都得避皇帝的諱。當然“愛新覺羅”這個姓是不能改的,可是名字卻不得跟皇帝重複。康熙的兒子名字中的首字都是“胤”,這叫“泛胤字”,表示叫“胤”的都是弟兄。而後一個字則都采用“礻”做部首的字,如“”、“礽”等等。可是如今胤禛做了皇帝,那麼其他皇子們便得避諱改名了。雍正下詔,將皇兄、皇弟名字中的“胤”一律改為“允”,所以以後得把胤禩稱為“允禩”,胤稱為“允”,而對十四弟,則嫌他那個“禎”字看著別扭,索性也給他改了,叫他“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