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以少勝多,鄱陽湖大敗陳友諒(2 / 2)

朱元璋聽後很高興,然而,該安排誰去引誘陳友諒呢?劉伯溫向朱元璋舉薦了康茂才。

康茂才是陳友諒的故交,當時是朱元璋的心腹。朱元璋表示讚同,便叫來康茂才,說道:“陳友諒此次來襲,我需誘其上當,隻有你能幫助我。請你先給陳友諒寫封信,佯裝投降,應允做其內應;然後再送一點假情報給他,讓他兵分三路進攻應天,以分散其兵力。”

於是,康茂才讓自己家的一個曾侍奉過陳友諒的老仆前去送信。陳友諒看完老仆送來的信後很歡喜,絲毫沒有起疑心。

朱元璋從抓獲的陳友諒的逃兵那裏獲得情報,將他們進攻的路線弄清楚後,便命徐達、常遇春等大將分幾路在江邊幾個重要關隘埋好了伏兵。朱元璋親率大軍鎮守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安排兵士備好紅黃兩麵旗幟並定好了信號:高舉紅旗是告知敵軍已到,高舉黃旗則是命令伏兵擊敵。一切準備就緒,就等陳友諒進入埋伏圈。

送信的老仆一離開,陳友諒就親率水軍向江東橋駛去。但是來到約定地點後,陳友諒依約定方法,接連喊了幾聲康茂才都無人應答。這時陳友諒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圈套,便慌忙下令船隊撤退。

朱元璋見陳軍已進入埋伏圈,趁其剛上岸尚未來得及喘息的時候,立刻打出信號旗,令埋伏的軍隊從水陸兩方麵夾擊陳軍。陳軍頃刻間便潰不成軍,兵卒們都搶著上船逃跑,被殺者和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有兩萬多兵士被俘虜。

被部將保護的陳友諒則撇下百餘艘巨艦,搶到一隻小船逃走了。朱元璋率軍乘勝追擊,先將安慶、太平奪回,接著又攻取了信州、袁州(今江西宜春)等地。

應天戰敗後,陳友諒軍隊內部矛盾加劇,朱元璋趁其內部不穩之際,繼續向西進發,隻用了一年時間,便占領了蘄州、黃州和興國等地,他對洪都(今屬江西南昌)守軍進行了收編,又攻下瑞州、吉安、臨江,軍力大增,控製區迅猛擴展,聲勢日益浩大。

戰敗後的陳友諒心有不甘,為了報仇雪恨,他一直在積蓄力量。3年後,陳友諒建造了很多戰船,把他的家人和文武大臣皆搬至船上,親率60萬大軍直取洪都,準備拚死一搏。朱元璋聞訊,忙率領20萬大軍解救洪都,陳友諒隻好暫時撤至鄱陽湖。朱元璋封鎖了鄱陽湖的出口,圍堵敵軍,準備和陳友諒在湖中一決生死。

陳友諒的水軍擁有眾多高大的戰船,排起來的陣形竟然長達十幾裏,很有氣勢;而朱元璋的水軍則全是些小船,盡管軍隊作戰勇猛,將不少敵軍殺傷,可自身也死傷不少,與敵軍一連對峙了3天,也未獲勝。

因此,朱元璋決定采取火攻。他調來7隻小漁船,上麵載滿了蘆葦火藥,由敢死隊員駕駛著駛向陳軍的大船並占據上風位置,待東北風剛一刮起,就點燃小船衝向陳軍。

陳軍的大船轉動不便,來不及躲閃,被火船引燃,隨後火勢便蔓延開來,陳軍幾百艘戰艦瞬間化做了灰燼。陳友諒的部下有的被燒死,有的成了俘虜。陳友諒帶著一些殘兵向鄱陽湖口冒死突圍,不料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封堵。就在陳友諒突圍之時,朱軍亂箭齊放,將其射死。最終陳軍慘敗,朱元璋獲得了全麵勝利。

鄱陽湖水戰長達37天,其曆時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船之多,戰鬥之激烈,皆是前所未有的。

麵對陳軍高大的艦船、精良的裝備,朱元璋準確地分析出敵軍的薄弱環節,找出其失誤所在,化解不利條件,在剛進入湖口的時候就在武陽水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個隘口設下多重兵力阻截,限製其展開兵力,防止其發揮兵多艦大的優勢,從戰略上包圍陳友諒的軍隊,所以一開始就擁有了戰略主動權。之後,他又將大部分戰船和兵力集中起來依次攻打陳軍,同時又巧妙地借助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迅速占據有利的攻擊陣位,充分利用火器的功用,適時采取火攻,最終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使這一場戰役成為我國水戰海戰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此戰的勝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礎,並為以後北上滅元、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