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晚至二十一日晨,我二次突擊敵龍亭核心陣地,均因組織不嚴,兩縱協調不力,未能奏效。教養院守敵於二十一日晨,為我三縱第八師殲滅。二十一日黃昏,我在充分準備和嚴密組織之後,對敵核心陣地發起第三次突擊,—舉攻占龍亭,殲敵六十六師師部。據守龍亭北華北運動場之敵,動搖混亂,在我兩縱有力攻擊下,二十二日晨繳槍投降。故十三旅副旅長率五百餘向西北突圍,也被我三縱全殲。至此,經五日夜苦戰,開封戰鬥勝利結束。
當我發起對開封突擊之日起,中野第九縱隊及豫皖蘇五分區部隊,於十七日襲占中牟,隨後控製鄭州以東阻援陣地。與此同時,豫皖蘇獨立旅協同第一縱隊,攻殲蘭封之敵第一一九旅一個團,將商丘、開封段鐵路破壞,保證了開封方麵的作戰。
自我軍發起進攻開封後,蔣匪為援救該城守敵,急由魯西南、平漢線調兵馳援,我華野及中野,則各以主力一部,迅即展開了阻援作戰。華野兩兵團主力,為保證開封戰役勝利,於十七日向曹縣,考城地區出擊,由於該地區之敵先行收縮,未能殲滅有生力量。十八日,敵邱清泉集團第五軍第七十五師自金鄉,成武線轉頭西援,並以第八十三師為後續(該師十八日到徐州)。當晚我即以第一縱隊,乘敵第七十五師進到成武西南安仁集地區,與第五軍間隔百裏行程,又係前進態勢之際,向該敵施行反衝擊,求殲其一部。但由於時間倉促,敵情未能判明,未形成對主突擊點之兵力優勢,經一夜戰鬥,僅給敵以重大打擊,使該敵十九日未敢出戰。隨後我軍第一,第六縱隊,沿曹縣到內黃段,於黃河兩岸采取運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迄二十三日止,該敵連同二十日到達商丘以西之敵第七十二師,尚被遲滯於紅廟寨、內黃、野雞崗以東地區,勝利地完成了保障開封作戰的任務。與此同時,我軍第十縱隊,由舞陽地區兼程東進,十七日進入上蔡以北一線,協同中野主力一部,阻擊敵第十八軍由駐馬店經上蔡北援,該敵十八日拂曉,向我第十縱隊陣地進攻;遭我頑強打擊,斃傷其三千餘,乃被遏止,不敢單獨北援。
向津浦線進攻的山東兵團,亦於六月中旬掃清兗州外圍,完成對該敵之包圍,並已進逼濟南。蘇北兵團亦掃清隴海東段新安鎮至東海間之敵,殲俘敵四千餘人,逼迫敵人從青島抽調第六十四師一五六旅,增防新海,從碭山調第七十四師五十一旅,增防新安鎮。
四、開封戰役的意義
解放開封戰役,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在關內第一次向蔣匪統治多年的大城市的進攻作戰。我軍僅經五個晝夜的激烈戰鬥,即一舉攻克了具有長期設防的中原戰略要地——河南省會開封。四月間,蔣介石還在國民大會上發出“汴京絕可確保無虞”的囈語,六月該城即被我軍攻克,這對敵統治集團首腦們,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對敵軍堅守中原各戰略要點的信心,也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此次戰役,我出敵意外地拋出主力集團,直取開封,並全殲開封守敵近四萬人,這就完全打亂了敵企圖與我在魯西南會戰的全盤部署,迫敵陷於疲於奔命的不利地位,為我造成了繼續殲滅大批敵人的條件。
開封戰役證明:敵加強重要城市設防的分區防禦計劃,已經破產,我軍攻堅能力和戰術水平,已大為提高。我軍不僅能在有較充分準備的條件下,攻取敵人具有堅固設防和重兵集團守備的中等城市,而且亦能在戰役準備不很充分的條件下,奪取敵人具有堅固設防和重兵集團守備的較大城市。
在戰役中,我攻城部隊堅決執行了中央的城市紀律和各項政策。在作戰過程中,積極維護居民的生命財產,處處關心群眾的疾苦和利益,維護了民族工商業,文化教育事業、和名勝古跡,受到了各階層人民的熱烈擁護。在戰爭中即有大批高級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積極報名參加我解放區工作和學習。同時,由於敵機的濫施轟炸,居民死傷慘重,完全暴露了蔣介石匪幫的猙獰麵目,激起了全國務大城市人民的激烈反對和仇恨。這一強烈鮮明的對照,將深入到全國人民的心中,在政治上亦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開封戰役是在情況的多變中發起的。戰役指揮員善於洞悉敵之企圖,毅然脫離魯西南地區敵之主力,避免與敵在狹小地區作戰,確切地掌握了戰機,當機立斷,毅然轉兵對開封城實施突擊。在戰役中,集中了兩個善於攻堅的縱隊攻城,並布置了足夠的力量打援,從而保證了戰役的全勝,並達到預期調動敵來援的目的,創造了組織下一個戰役的有利條件。
由於開封戰役帶有突然奔襲的性質,我各級指揮員,在戰鬥中均加強敵前觀察,及時下達決心;發揮了部隊的高度積極性廠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開封迅速的攻克,更進一步證實了洛陽戰役的經驗,即對敵堅固城市的攻堅,必須在有進攻陣地依托和有充分準備的條件下進行,而此種準備,又必須依據實際情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否別就易遭失利。此役雖準備時間倉促,但各攻城部隊都充分地重視了這一點,在戰前、戰中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恰當地利用攻城陣地,這是取得攻城勝利的重要因素。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能根據具體情況、重新調整部署,密切協同作戰,充分發揮炮火威力,貫徹幹脆、徹底殲滅據守核心陣地之敵,使戰役獲得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