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陽小城(1 / 3)

江南的秋,悲涼,濃鬱,卻又不失風情趣調。

湛綠的碧空下,空曠無雲,隻有蕭瑟風中掃落的枯葉翻飛旋轉,偶爾還有幾許白鷺嘶叫劃過,聲音格外悅耳。

孤陽城外,依舊瑟風寒冽,河山料峭。

殘陽逐漸西下,忽來一陣狂風掃過,伴隨著簌簌落葉聲,揚起漫天沙塵。霎時間,整個城郊,都沉餡在這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中。路上行人幾許,皆匆忙奔跑入城躲避,狼狽不堪。腳步稍慢者,已是披肩散發,滿身泥塵。

風暴越來越大,逐漸昏暗的天色,提早宣告黑夜的來臨。突然,隻見狂風呼嘯,煙塵滾滾的鵝腸小道上,一道白衣身影朦朧而現,正朝著孤陽城城門走來,卻是一派自然。

片刻間,白衣身影已到城門下。來人年紀不大,方二十出頭,一襲白衣,穿著樸素,而人卻生的龍章鳳姿,豐神俊貌,氣宇軒昂。其背上三尺青亦非凡品,即使劍身包裹著數層封條,卻壓抑不下鼓蕩而出的靈氣。說來也怪,明明才自滾滾沙塵中走來,卻不見他身上沾染一絲塵土。白衣雖是樸素,卻是幹幹淨淨。

隻見白衣青年抬頭看看天色,又回身望了望身後的沙塵暴,隨即微微閉上雙眼,口中念念有詞,左手食中雙指緩緩舉起,朝著夜空虛劃數下,然後便轉身踏步走進了城門。說也奇怪,原本還是狂風呼嘯,沙塵肆虐的世界,瞬間,風停了,沙塵散了,一切恢複平靜了。

自古以來正邪不兩立,中原武林多年來殺戮不斷,災劫連連。恩怨情仇,權利欲望,稱王爭霸等等,都是殺戮的源頭。也正因天地不仁,殺戮不止,中原各地絕大多數城鎮都是殘簷破壁,戰火連綿,荒涼慘淡。城中居民更是苦不堪言。不說普通的城鎮,就是武林中那些曾經興盛繁華,聲名外露的大幫派,大家族,千百年來在一次次的爭鬥殺戮中,生存,淘汰的循環法則下,現今所剩下來,仍然能夠屹立不倒的,也屈指可數了。所幸的是,廿多年前,武林奇人羽重華,陸飛燕夫婦憑空現世,憑借超凡的武藝與膽識,同時約戰當時的正道盟主沐天奇以及魔教霸主昊銘鋒率領的十大武林高手於武柱山巔。那一戰,真可謂驚天動地,鬼神驚歎!日升月落,鏖戰數日夜,羽陸伉儷終於取得全勝,一統正邪兩道,更於蒼梧山創立了“龍胤天朝”,成為真正的武林共主。而天下武林同道亦公認龍胤天朝為唯一王朝,設龍都於蒼梧山,由武皇羽重華,武後陸飛燕共掌天下大權。於內殿設一候一師二聖三使,共商天下安邦大計。而在朝野之下的武林各處,分立四護五探,守衛天朝安危。當年的天朝四護,即現今武林正道的四大支柱門派——東武林的“逸仙樓”,南武林的“陰陽學宗”,西武林的“天劍門”以及北武林的“武禪寺”。而所謂五探,即由原魔教“天魔宗”屬下金木水火土五分旗擔任,負責天朝各方麵的信息傳輸。另外,就連一直處於中立位置,隻憑借提供信息從中獲利而在武林正邪兩道中享有不可忽視地位的商家堡,也成為龍胤天朝的第一信息檔案樞紐,深得武皇武後重視。武皇武後執政期間,親民善信,尚文廢武,天朝上下內外一片齊心協力,誓創太平天下。在武皇夫婦的統轄帶領下,中原武林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平靜,正邪共存的局麵第一次得與實現。隨後,象征武林共主威信的八枚“止戈”令牌赫然問世,凡是中原武林同道,無論雙方發生如何爭執,隻要見到此令,便得善罷甘休,和氣解決。一時間,武林止戈廢武,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祥和。

龍胤紀元貳年春,武後喜誕龍兒,原本該是普天同樂的喜慶大事。而然,就在眾人沉浸於歡樂當中,剛出世不到兩天的王子,竟然意外夭折,致使天下震驚。霎時間,大喜變大哀,滿朝文武哀慟不已。而同年六月,沉浸在喪子哀慟中的武皇武後竟雙雙無端不知所蹤,隻剩下一枚“止戈”令牌於朝堂之上,由侯相範正如執掌。而其餘七枚皆不知所蹤。武皇夫婦的神秘失蹤,使得天朝內政動蕩不安,各種計劃不得嘎然停止。群龍無首的紛亂迷茫下,朝內朝外人心潰散,眾多人員嚷著要解散天朝。而止戈令牌在手侯相範正如不願眾人艱辛創立的天朝就此毀於一旦,更不願見到天下黎明又即將回到水深火熱之中,一方麵善言全解離心日益的眾人,一麵派遣所有人力全麵探查武皇武後蹤跡,卻始終不得其訊。

苦苦支撐了三年有許,終歸守不住天朝的分崩離析。邪魔歪道原本就不是真心希望天下同存,止戈罷武的理念。他們之所以參與天朝的共舉,更多的是忌憚於武皇武後出神入化的武功。所以,在確認了武皇武後確實音訊全無之後,便陸續退離了天朝的管轄,回歸武林。而大多數武林正派人士,都是懷著希望等待武皇武後的出現,帶領他們繼續開創太平天下。然而,苦等了數年,希望終歸失望。眾人最後隻好回歸武林,繼續為著門派,個人的榮耀而努力。至此,龍胤天朝的曇花一現,仿似一場美好而浪漫的夢。睡醒了,夢便散了。然而自始至終,還有一個人不肯放棄,那便是曾經令武皇視之為師,待之似父的文丞侯相範正如。十數年間,他帶領著為數不多的親信,安守在天朝內,等著他心中的明主出現。由於他手執止戈令,所以武林人士對他亦是尊重有加,因為那曾經是武皇身份的象征。武皇武後的失蹤,天朝的瓦解,和平一時的武林又逐漸回歸到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