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蘇聯內務部部長
死於:1953年12月23日(終年54歲)
死因:被槍決
地點:莫斯科
評價:有人認為,貝利亞不同於葉若夫的地方在於葉若夫早年還不算一個太壞的人,而貝利亞,從早期活動起就是一個致力於功名利祿、毫無原則、任何罪惡勾當都能幹的人,他是踏著無數的屍體而一步步爬上去的。貝利亞的危險,不僅在於他親手製造了無數冤假錯案,把許多領導幹部、普通黨員、人民群眾淹沒在血淚中,而且在於他越來越得到斯大林的寵信,進入蘇聯最高領導層的核心圈子裏,從而對整個黨和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後,貝利亞成了內務部長、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後來又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他把監督所有執法機構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裏,從而成為最有權勢的人物。還在斯大林在世時,蘇共中央主席團內就存在著錯綜複雜的矛盾,大多數主席團成員除了懼怕斯大林外,就是對貝利亞疑懼、擔憂。斯大林死後,他們害怕一旦政權落到貝利亞手裏,自己就會前途不保。於是赫魯曉夫策劃了針對貝利亞的陰謀,並使馬林科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等政治局委員和以朱可夫元帥為首的一批軍事首腦站在了自己一邊。
經過一番秘密布置後,1953年6月26日,在克裏姆林宮召開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按照事先計劃,赫魯曉夫要求發言,並提議討論貝利亞的問題。當時貝利亞就坐在赫魯曉夫的右邊,他聽後大吃一驚,抓住赫魯曉夫的手慌張地問道:“幹什麼,尼基塔?你在咕嚕什麼?”赫魯曉夫回答:“聽著,你馬上就會知道的。”接著,他作了長篇發言,提出了卡明斯基因揭發貝利亞而失蹤的問題,提出了貝利亞有關刑滿釋放者的政策建議問題,還指控貝利亞利用民族問題來破壞蘇聯的團結,等等。最後,他聲稱,貝利亞決不是一個共產黨員,而是一個野心家,因此在黨內沒有他的位置。隨後,布爾加寧、莫洛托夫等人相繼作了類似的發言。唯獨米高揚最後在發言中希望不要立即宣判貝利亞有罪。
大家發言完畢,由於慌張,馬林科夫忘記了總結歸納,因此會議出現了冷場。赫魯曉夫隨即提出一項動議:立即撤銷貝利亞在黨和國家中的一切職務。馬林科夫在慌亂中,還沒有將這一動議付諸表決,就按響了秘密電鈕。隔壁房間的軍警立即衝進了會議室。馬林科夫對朱可夫說:“蘇聯元帥同誌,我以部長會議主席的名義,命令逮捕人民的敵人拉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把手舉起來!”朱可夫命令貝利亞,空防司令莫斯卡連科等人解開了自己的槍套,以防萬一。這時,貝利亞伸手去拿放在身後窗台上的公文包,赫魯曉夫立即揪住他的手臂,以防他拿槍。其實這是貝利亞的條件反射,包裏並沒有手槍。此後,貝利亞被關押在一個防空洞內,由武裝人員嚴密看守起來。
貝利亞被逮捕後,赫魯曉夫等人又立即逮捕了其諸多黨羽。貝利亞被監禁後,曾要求給他紙和筆,寫了一些便條。第一張是給馬林科夫的:“葉戈爾,你還不了解我嗎?我們難道不是朋友嗎?你為什麼去相信赫魯曉夫呢?是他教你幹這種事的,對嗎?”他還給赫魯曉夫寫了兩三張便條,發誓說自己是一個老實人。
1953年12月18日至23日,蘇聯最高法院特別法庭審理了貝利亞等人。審訊是秘密進行的,共持續了6天,審訊記錄從未公開過。被傳喚的證人中有個斯涅戈夫,是一位老布爾什維克,曾在集中營中長期服刑。當他走進法庭時,貝利亞驚叫道:“怎麼,你還活著?”斯涅戈夫回答道:“你的組織還沒有徹底完成他的任務。”
12月23日,貝利亞等7人以叛國罪被執行槍決。這個雙手沾滿鮮血的魔頭,終於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據特別法庭的審判長科涅夫元帥事後說,審訊開始時,貝利亞很狂妄,目空一切。在宣判死刑後,他的囂張氣焰馬上就消失了。當得知要立即執行槍決時,他就完全失去了理智,到處亂撞,痛哭流涕,乞求給予寬恕,法庭當然駁回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