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義無反顧(1 / 2)

蒙古眾將不由一震,一名蒙古將領道:“不知道大汗要聽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廢話,本汗還沒有那麼昏庸,當然是真話。”忽必烈板起了臉道。“末將以為天下英雄莫過於此人!”蒙古將領向來爽直,敬佩就是敬佩,不服就是不服,因此聽忽必烈這麼一說頓時說出了真心話:“羅靖山以一人之力,也許還要加上他的夫人雲蓉,他們夫妻文韜武略無所不能,武功蓋世天下英雄無人可及,可惜宋廷昏庸不知羅靖山雲蓉者才是繼昔日南宋名將嶽飛之後的又一名將之選,可惜南宋有眼無珠,不知襄陽能夠固守其實是羅靖山夫妻的功勞,而以為襄陽總兵呂鐵是一代名將,豈不悲乎?”

忽必烈哈哈笑道:“這雖然是宋廷的無能昏庸,卻是我蒙古的大幸。這是羅靖山僅是雁門關的一名部將,即使人在雁門關也不能掌兵太多,呂鐵要到危急的時候才會舍得將人馬交給羅靖山!羅靖山就算是掌兵雁門關也不過兩萬多殘兵而已,要是他手下有五萬人馬,隻要是五萬不要太多,本可汗豈能小視南宋更不要說揮戈南宋了!”“但是羅靖山雖然勇猛機智,目前雁門關已經是朝不保夕,大汗為何不將羅靖山勸降呢?”蒙古人雖然和羅靖山為敵,羅靖山也確實是蒙古國心中的最大勁敵,但是他是英雄,而蒙古人最佩服的就是英雄,他們的心中何嚐不對這位羅靖山大俠又驚又怕而又極為佩服?

忽必烈沉吟道:“這個本可汗如何沒有想過,但是昔日本可汗曾經招降羅靖山,卻被此人拒絕,如今舊話重提,羅靖山難道就會聽從嗎?”一個蒙古謀士笑道:“可汗錯了。”忽必烈不以為許,他雖然是蒙古人但是向來尊重有用之才,因此並不在乎手下人對他提反對的意見:“你有什麼不同建議,說出來讓本汗聽聽,要是有理本汗當然會采納。羅靖山的確是一名當世奇才,可惜他效忠的是南宋,想當年——”

他想起的是羅靖山在蒙古的一段經曆。昔日羅靖山曾經來到過蒙古,那時蒙古還沒有和南宋交惡,因此羅靖山機緣巧合竟然和忽必烈的父親窩闊台成為了好朋友,但是自從南宋和蒙古勢成水火之後他憤然回到南宋,從此成為了抵抗蒙古軍隊的第一有威脅的人物。當年窩闊台曾經招攬過他,被他嚴詞拒絕了。當初他尚且不從,如今他豈會投降?這個蒙古謀士笑道:“大汗,如今可和昔日不同啊。昔日羅靖山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如今我大兵圍困,雁門關已經是囊中之物,羅靖山昔日不降今日未必。而且聽說他和夫人雲蓉夫妻恩愛異常,他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夫人雲蓉蓉著想吧,因此今天如得大汗親自招降,他未必不會回心轉意。要是得到羅靖山的效忠,在下可要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了。羅靖山在中原武林聲名最為顯赫,他的夫人雲蓉也是中原武林的翹楚,一旦他們歸順我蒙古大軍所向披靡自不待言,而且可汗陛下坐江山時有羅靖山和雲蓉號令天下漢人隻怕會人人歸心,如此一箭雙雕之事如何不去試試?”

忽必烈略一沉吟,他看了看身旁的眾將道:“你們以為如何?”眾將齊聲道:“羅靖山悍勇,智勇雙全,如得歸順,為我可汗陛下之福也!”忽必烈冷哼一聲道:“我卻是以為你們都被羅靖山殺的怕了!”眾將無不匍匐下馬,汗然道:“陛下容稟——”“你們起來吧,見了這樣的大英雄懼怕是很自然的,就是本可汗見了也有三分懼色,有什麼好奇怪的!”忽必烈反而笑了:“好,我就去見一見羅靖山,看他今日如何!鳴金!”說著催動戰馬往前行去,眾將驚魂未定連忙跟上,齊聲喝道:“雁門關羅靖山,我大可汗陛下要對你有話言講!”這蒙古眾將何止有幾百名之多,頓時齊聲大喝,加上了鳴金的鑼聲響,蒙古兵丁如釋重負頓時停止了攻城紛紛回撤。在戰場上聞鼓必須進取,而聞金則要後退,他們數度攻城但是在羅靖山和雲蓉夫妻的合力之下如今依然是鼓之不下,聽到鳴金真是求之不得,於是在雁門關城頭丟下了一批屍體然後有序撤退。

羅靖山見到蒙古軍隊後撤,但是撤退有序不由暗暗歎息道:“蒙古精銳如此,我雁門關人馬雖然號稱南宋精兵之最也有所不及,難道真的到了窮途末路?”雲蓉笑道:“你的乖侄兒要和你說話呢,估計又想要勸降你。”羅靖山淡淡一笑:“你人稱女諸葛,相必那忽必烈的心思也隻有你能夠了如指掌。”說著走到了城頭,大聲道:“我是雁門關羅靖山,忽必烈可汗,你我是仇敵有何事要講?”忽必烈見到郭靖但見羅靖山雖然身材也不甚高但是站立在雁門關城頭猶如一尊天神凜然不可侵犯,他向來有愛將癖好這羅靖山雖然是他引為平生的勁敵,連他大哥蒙哥都死在了雁門關的城下他不但毫無恨意反而對羅靖山更為賞識,也頗有雄主的氣量。“羅叔叔,小侄忽必烈這廂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