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雁門關戰事(2 / 2)

宋孝宗一邊琢磨一邊慢騰騰的問道:“不知卿有何本奏?給朕慢慢講來。”“萬歲容稟,微臣接到了襄陽急報,蒙古人馬在他們的可汗忽必烈的帶領下馬蹄已經直指我大宋雁門城下,據報此次蒙古大軍不同於往常,一共出動了三十萬鐵騎,雁門城關如今是朝不保夕,請萬歲定奪!”羅芳這一將事情經過說出口,頓時讓宋孝宗嚇得滿臉慘白:“你說什麼,蒙古軍又至?”

“正是,微臣昨夜接到了從襄陽發來的十七道軍情急報,說的都是敵軍大舉攻城的軍情,呂文換手下隻有不到三萬人馬,麵對三十萬之眾岌岌可危,請萬歲下旨緊急馳援襄陽才是!”羅芳麵色嚴峻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宋孝宗搖頭道:“如今卻是到何處調兵為好,各路兵馬的情況你也知道他們若非擱置軍事已久就是不聽我大宋調遣,還有何處人馬可以援救襄陽?”

羅芳不由語塞,宋孝宗說的是實情,由於見到朝廷積弱無能諸路總兵官挾兵自重的很多,另外有不少總兵的部下戰鬥力很弱連地方上的盜賊都平定不了,如何能有戰鬥力去援助襄陽呢?要說有些戰鬥力的還是京城的禦林軍,但是這是孝宗皇帝最好的一點本錢是保護自己的,見到大事不妙的話還可以保護自己離開京城,至於逃到什麼地方去估計皇帝陛下還沒有考慮。羅芳不由苦笑,逃能逃到什麼地方去,已經是半壁江山了還能失去什麼,還能夠保留住什麼呢?但是見到皇帝陛下放任雁門關有不管的意思,無論如何羅芳也要為雁門關爭取一下:“陛下,雁門那裏是我中原的屏障,雁門關若是失去的話必將天下震動(說到天下的時候,羅芳不由苦笑了一下,天下還有幾分屬於我大宋?),陛下還是請我大宋將領前去援救為上!”宋孝宗看了他一眼,心道我是不想救嗎,我何嚐不知道襄陽對於大宋朝的重要性但是我是沒有兵可救,我是沒有將敢去救啊。“好,既然老愛卿說到了,朕就旨意下,誰人敢領兵前往雁門關援助朕必定不吝重賞,賜黃金千兩,錦緞百匹,封萬戶侯,誰人敢與蒙古決一死戰,誰人肯與朕分憂?”

雖然南宋偏安已經很久了,每年向當初的金國如今的蒙古進貢的也是不少,但是要說錢財南宋還是國庫充足的,問題是它沒有可用之兵,沒有當打之將,底氣不足啊。他一連說了三遍,竟然沒有將領敢答應。眾將不少,但是他們心中都有數,蒙古那就是豺狼就是猛虎一般的猛獸,比起當初的金國來說隻在之上不在之下,現在南宋人馬則是今不如昔,而且因為多次打仗都是失敗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任何能夠去抵擋凶神惡煞般的蒙古大軍呢。

因此這些養尊處優的將領們不由麵麵相覷,目瞪口呆。看到這個情形,雖然宋孝宗不出所料但是臉上卻是一片愁苦,他也是咬著牙無可奈何,如此兵將,我大宋的明天還能有什麼指望。父皇啊父皇,要是我如今有嶽飛在,有嶽飛帳下的猛將在,何愁雁門關危機呢?但是他無法說出來,他是孝宗,宋高宗就是有錯他也不能說出來,宋孝宗苦笑一聲:“老愛卿,你看清了吧,不是寡人不出兵而是沒有將領領兵,如此將領也就是土雞瓦狗而已,朕有什麼辦法?”

所謂土雞瓦狗,其實就是膽小如鼠之輩,見到敵軍就張皇逃跑的酒囊飯袋,但是宋孝宗卻不得不養這群酒囊飯袋因為他們都是兩朝老臣了,都是父皇親手提拔的人才!真是好人才啊,強兵壓境百無一能,天啊,父皇到底是怎麼想的!羅芳看到如此情形不由悲憤交加,他仰天長歎:“雁門危矣,大宋危矣!”

“啟稟萬歲,羅芳膽敢說此妄言,對我主大不敬,微臣請我主將羅芳淩遲處死,不處死不足以消眾人之憤!”別看沒有人敢領兵救襄陽,但是因為之所以剛才被皇帝陛下說的下不來台就是由羅芳引來的,見羅芳被宋孝宗回絕頓時覺得來了機會,有好幾個武將來了精神,當即對羅芳進行彈劾。

宋孝宗無力的揮揮手,黯然道:“你們都不要說了,羅芳是忠臣朕豈有不知,直言者無罪,難道你們想朕不但要當無能之君還要當一個昏庸之君嗎?”當即說得幾個武將都不由諾諾而退,宋孝宗看了幾個武將一眼,心中憤懣之極,拂袖喝道:“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