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鐵托的新年講話經由電台發表。它的宗旨是克服困難,戰勝敵人。他說:
我們的處境是困難的。但是,我們什麼時候又輕鬆過呢·我們已經習慣於困難了,困難不可能使我們動搖,更談不上壓垮我們了。我們過去相信會取得勝利,當整個歐洲籠罩在法西斯的陰影下,當相當一部分人喪失了信心,開始認為惡勢力的勝利是長久的時候,我們進行了鬥爭。我們今天也不動搖。
為了對付蘇聯的顛覆,以蘭科維奇為首的南斯拉夫保安機關,幾乎全部破獲了蘇聯在南斯拉夫建立的秘密組織,並將它們的成員抓了起來。這涉及到蘇聯僑民,其中還有不少白俄。對此,蘇聯向南斯拉夫多次提出抗議,而事情發展到秋天,蘇聯便向南斯拉夫提出了最後通牒式的照會。
照會是清晨3點鍾由蘇聯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送交南斯拉夫外交部的。外長卡德爾看了照會後,立即打電話把吉拉斯、基德裏奇和泰波召到自己的辦公室。
當時,鐵托正在布裏俄尼。卡德爾立即把照會內容告訴了鐵托。照會對南斯拉夫逮捕蘇聯僑民的做法進行了猛烈攻擊。
照會最後說:看來,南斯拉夫政府打算繼續非人道地對待蘇聯公民,繼續進行違法的逮捕和毆打,繼續侮辱蘇聯公民。
看來,南斯拉夫政府不打算讓罪犯——法西斯做法的執行者承受罪責。
“如果這符合事實的話,蘇聯政府認為有必要聲明,對於這樣的事態,它將不會無動於衷,它將不得不采取為維護在南斯拉夫的蘇聯公民的權益、為教訓超越一切界限的法西斯暴徒所必需的其他更為有效的手段。”
鐵托對照會談了看法。他指出,局勢十分嚴重。他提到,幾天前就有消息說蘇軍正在南斯拉夫的鄰國集結。
卡德爾和吉拉斯、基德裏奇以及泰波對照會進行研究後,決定認真進行軍事準備。同時決定從伏伊伏丁那向內地,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疏散檔案、食品倉庫以及工廠。
鐵托批準了他們的安排,並指示在北方組織軍事演習。對輿論也做了相應的布置,其中要各家報紙和電台注意按政府口徑進行報道,以免給蘇聯的軍事進攻提供口實。當時擔任新聞局長的弗拉吉米·德迪耶爾瞪大了眼睛,生怕自己管轄的部門出了問題。但是,魔鬼從來是不安息的。9月6日,《文學報》登出一篇文章,題目是《克雷洛夫或者伊索》。德迪耶爾看罷文章,連叫不妙。
從1949年5月開始,在東歐各國進行了“鐵托分子”的法庭訴訟,阿爾巴尼亞的科奇·佐治、匈牙利的拉伊克·拉斯洛、保加利亞的特拉伊奇·科斯托夫、捷克斯洛伐克的魯道夫·斯蘭斯基、弗拉迪米爾·克萊門蒂斯等一些“鐵托分子”大多被無情地從肉體上消滅了。
從1949年9月開始,蘇聯及東歐各國相繼廢除了與南斯拉夫簽訂的友好互助條約;9月28日,蘇聯行動;9月30日,波蘭、匈牙利行動;10月1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行動;10月4日,捷克斯洛伐克行動。
9月,蘇聯向南斯拉夫發出了最後通牒式的照會,而且在北部大兵壓境。武裝挑釁事件不斷,誰曉得哪一種偶然事件不會釀成大禍·而在巴爾幹,這方麵的曆史教訓是不乏實例的。而從1948年7月1日到1949年9月1日,這類挑釁事件竟達219次之多!
1949年11月情報局又公布了一項決議,決議中有這樣的話:
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鐵托集團已完全蛻化為法西斯主義並投入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營。據此,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認為:
(1)鐵托、蘭科維奇、卡德爾、吉拉斯、皮雅傑伏克曼諾維奇、科查·波波維奇、基德裏奇韋萊比特等人組成的間諜集團是工人階級和農民的敵人,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敵人。
(2)這個間諜集團不代表南斯拉夫人民的意誌,而是代表英美帝國主義的意誌,從而背叛了國家的利益,廢棄了南斯拉夫的政治主權和經濟獨立。
這個決議還特別指出,“為反對鐵托集團一夥被雇傭的特務和劊子手而鬥爭,是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的國際義務”。
這一切都說明,南斯拉夫又一次處在包圍中。突圍成了鐵托革命生活的重要內容,而突圍,也成了鐵托的拿手好戲。他有突圍的決心和毅力,也練就了突破包圍的本領。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鐵托選定了突圍的方向。
1948年,在鐵托受到包圍的時候,東西方的冷戰已經開始。鐵托分析形勢得出結論:對南斯拉夫來說,主要危險來自蘇聯及其東歐盟國。西方是仇視共產主義的,但在東西方對抗加劇時,憑借南斯拉夫優越的地理位置,憑借南斯拉夫與蘇聯之間形成的微妙關係,南斯拉夫可以爭取到西方某種程度的支持,借以對付來自蘇聯的威脅。鐵托的出發點是,利用外交手段,使南斯拉夫處於這樣一種地位:南斯拉夫問題,不再是單純的一國問題,而是一個牽動全局的問題。
這樣做當然是有風險的,而且難度很大,因為既利用他人而又避免至少是減弱被他人利用,需要高超的鬥爭藝術,更何況自己要利用的對手異常老練、狡猾而強大。最敏感的問題是主權問題。維護主權的原則是絕對不能動搖的,不能前門趕出豺狼,後門迎入虎豹,意識形態方麵的問題也是相當敏感的。
南斯拉夫決定,在1949年聯合國大會上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南斯拉夫考慮到,這不但可以擴大自己的影響,而且可以通過競選活動,爭取友誼和支持。
這一行動直接關係到蘇聯的利益,因此,蘇聯采取多種手段來阻止南斯拉夫的當選。其中的一個辦法,是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參加競選。
南斯拉夫人為爭取中選花了大的力氣。可捷克人由於各種原因自身並沒有對此表現出多大的熱情,因此,也沒有為此開展多少活動。
10月20日是選舉的日子,非常任理事國須2/3的多數票當選。第一輪表決,厄瓜多爾得58票,印度得56票,南斯拉夫得37票,捷克斯洛伐克得20票。南斯拉夫還差1票不夠2/3多數。第二輪投票結果,南斯拉夫得39票,捷克斯洛伐克得19票。南斯拉夫當選!
南斯拉夫人個個興高采烈。在會場裏,南斯拉夫駐聯合國大使薩維察·科薩諾維奇來到弗拉吉米爾·德迪耶爾的身邊。他們太激動了。大使和德迪耶爾擁抱在一起。
蘇聯人對於這一結果自然是不滿的,它做出了反應,但是,它的做法是不巧妙的。
南斯拉夫在參加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競選活動中,得到了英國和美國的支持。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說明南斯拉夫與西方的關係並不是不能打開的。
貿易和經援談判取得了進展。鐵托在與西方就此進行談判時,明確提出,西方的援助必須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否則,他可以不接受這些援助。西方國家在談判中表示了這方麵的承諾。莫斯科自然強烈反對鐵托的行為。他們不斷地散布出種種謠言,破壞南斯拉夫對西方的實質接觸,他們當時一句流行的話是“鐵托隻有向帝國主義乞討才能過日子”,“收買南斯拉夫隻需1億美元就夠了”。鐵托的回答是:對南斯拉夫,是誰也收買不了的。鐵托在打開與西方的關係後,經濟上確實得到了極大的好處。
從1949年到1959年,10年當中,南斯拉夫獲得價值約24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貸款、購置重工業設備的信貸,發展農業需要的肥料、種子和牲畜,小麥、麵粉,醫藥用品,還有軍事裝備、軍用飛機、艦隻和商用船隻。美國、英國等還派出了各類專家。隨著經濟往來的增多,南斯拉夫與西方國家的政治關係也發展起來。1953年,鐵托實現了對英國的訪問。英國熱情隆重地歡迎了鐵托,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與鐵托共進了午餐。在訪英期間,記者向鐵托提出了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在鐵托看來,是社會主義製度好呢,還是資本主義製度好·對此,鐵托以平和的語調回答道:
“你們認為你們的製度好些,我們則認為我們的製度好些。但是,這必須留待未來作出判斷,因為我們現在還不能說哪種製度在實踐中更好;我們至今還沒有機會來加以證實。”
盡量改善同某些鄰國之間的關係,是鐵托打破包圍的重要舉措。1949年開始,鐵托決定停止對希臘共產黨武裝鬥爭的支持,從而改善了與希臘的關係。隨後,又與土耳其政府商討了改善兩國關係的措施。在此基礎上,與希臘、土耳其簽訂了巴爾幹公約,從而獲得了一方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