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業大部分都是官僚投資的,所以大官們往往掌控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與數量。而其中工部大員們更是掌握大權,朱允炆憑著與郭家的好關係,讓大明的生產不斷暴增,光是g11式火器年產高達五萬支,各式火炮也被提上日程,朱允炆檢視了金陵工局後,對工局長提出建造新式火炮的標準,一是大囗徑,二要快速開炮,三要便於運輸。工局長驚訝著回道,“陛下,我們目前恐怕無法達到陛下您的水準。”“這個折子裏寫的是新裝備開發攻關的重要資料,你們拿去仔細研究,盡快回複我工程的進度。”工局長應聲說“是,是。”
話說有了皇帝的幫助和工局的全力配合,第一門火炮試驗型在1400年的六月成功出廠,朱允炆率數十名軍官親自操作學習,第一師的高層全部參加學習經驗。他們被要求盡快掌握技術,回去向中下級成員傳播學習經驗,盡快將這支軍隊提升戰鬥力。與此同時,建文新政進入第二階段,一大批文人走入政壇,經過吏部考試後,皇帝親自召見前十甲,考察他們的綜合素質。此次殿試結束後,眾考生個個大開眼見,皇帝陛下在兩個時辰裏向他們講述了如同夢幻般的振興之路,並要求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可惜考生們也隻能滿口之乎者也,大多沒有什麼有用的建議。於是殿試在皇帝的滔滔不絕的演講和一片沉寂中結束了。
考生們退出建極殿後,議論紛紛,“陛下的話到底都是什麼意思啊?”黃子澄抑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搶先問道,“你們聽懂了嗎?”“有意思,有意思。”齊泰在一旁說道。“什麼意思啊?”黃子澄一臉好奇。“陛下講的跟我們學的大不同!不過陛下也許是對的。”方孝孺大笑,說完後一揮衣袖大步離去了。“可真是個怪人。”“他可是今年的第一甲,而且剛剛隻有他給了幾個皇上讚許的建議啊。”“也是,他可是左衛大將軍鼎力推薦的奇才,日後必定高升。”眾人胡亂議論著走出了宮中。
九月,皇帝禦詔擢升方孝孺為禦史大夫兼左領衛,同年中甲者各有晉升。帝下詔大赦天下,死刑犯一律編入工局,服從勞動。各地民心大漲,建文帝的仁政讓他們更服從這個龐大的帝國。
朱允炆看著戶部送來的報表,今年收入2000萬兩,民生開支400萬,軍費300萬,各地官軍餉糧800萬,實際收入不到500萬,更不算每年上百萬的皇室開支和填不盡的貪汙損耗,明帝國的盈餘近乎沒有。朱允炆皺著眉頭,“明早開始,裁減皇室開支,就先從我開始,早點不用這麼豐盛,明白了嗎?”內務總管遠遠地應了一聲,他知道皇上這次是要懲罰那些貪官們了,自然他這個靠點小動作做大的總管也不會好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