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後記(2 / 2)

宕昌是古代羌族聚居並建國稱王的地方,曆史悠久。由於朝代更迭戰亂,民族遷徙融合,羌族文化和宕昌國的曆史資料留存甚少。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縣名讀音在內的諸多曆史問題,引起了史學界的廣泛關注。史誌工作者曆盡艱辛考察研究,著書立說,各抒己見,但認識不盡一致,在某些方麵還存在不少疑難問題,有些甚至以訛傳訛,形成謬誤。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對民族傳統文化和地方曆史文化的研究不斷深入,尤其是以官鵝溝風景區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為基礎的旅遊業蓬勃興起,對宕昌羌藏文化和宕昌國曆史的發掘研究,成為當前曆史文化研究十分迫切的課題。為了正本清源,填補空白,糾正謬誤,陳啟生同誌將自己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彙集成《宕昌曆史研究》一書,奉獻給社會各界,這是宕昌文化建設上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賀。

啟生同誌是宕昌人,與我在隴南地委共事多年,在共同的理想和事業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思維敏捷,勤學苦研,史學功底深厚,尤其對甘肅和隴南地方史研究達到一定深度,成果顯著。他治學嚴謹,精於研考,嘔心瀝血,把全部精力奉獻給史誌研究工作,其求真務實、執著獻身精神感人至深。

《宕昌曆史研究》收入的19篇論文和幾篇附錄資料,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宕昌地區曆史事件、文物古跡、民族宗教、地方文化、蘇維埃運動等主要和基本的內容,廓清了宕昌社會曆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遠至春秋戰國,近至當代,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鮮為人知的。它不僅豐富了宕昌人文曆史文化資源寶庫,而且填補了宕昌曆史研究的空白。他站在審視曆史的角度上,運用大量史料論證,不誇大事實,不演義虛構,以尊重史實和對後人負責的精神,大膽探索,秉筆直書,為研究宕昌曆史,開發建設宕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歲月悠悠,滄桑巨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宕昌人民以嶄新的姿態投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宕昌人民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鄉麵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通人和,百業興盛,呈現出一派和諧社會的新氣象。我相信啟生同誌的《宕昌曆史研究》,一定能在宣傳宕昌、提高宕昌知名度,進而推動宕昌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我更相信這部書的出版發行,一定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歡迎,從而進一步激發宕昌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進而團結一心,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為建設好自己的家園而發奮努力!

黃華明

2006年2月19日於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