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我和廣才兄算得上同鄉、同事、同誌、同道。他任省紀委秘書長時,我任省委秘書長;他任省紀委副書記時,我任省委副書記。時常在一起辦文、辦會、辦事。他溫文爾雅,公道正派,博聞強記,文化底蘊厚,文字功夫好,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在講話或者撰文偶爾引用典籍時,一時拿不準、記不清的,還時不時地向他請教。作為長我幾歲的兄長,他囑我為其古體詩集《昨夜星辰》作序,不揣淺陋,姑妄從命。拜讀了廣才兄詠歎河南曆史名人的詩稿,我被作者雄視古今的大氣大度和純熟老到的文筆深深地震撼了。這是作者近年來讀書、學史的心得結晶,是作者夜以繼日、史海鉤沉的累累碩果。

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特別是那些生於斯、長於斯、奮鬥於斯、成就於斯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等,引起了作者強烈的研讀興趣。因為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頁曆史,都是一麵鏡子,都有一串故事。他們從不同的層麵和角度,折射出一時一地的文化現象,共同演繹了中原文化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作者從中選出三百二十餘位人物,每人以一首短詩詠歎之,且都附有簡要的“題注”。從中不難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激發廣大讀者以史為鑒,以人為鏡,古為今用,為加大中原優勢文化開發力度,助推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鼓與呼。

先睹為快,回味無窮。我感到這部詩集,在以下幾個方麵特色鮮明:一是選人注重廣泛。曆史文化是人民創造的。作者所選列的人物,既有帝王將相、宿儒名士,也有普通士人、農民以及所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二是褒貶注重客觀。對於書中所列人物,作者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剖判其曆史功過,突出歌頌主旋律,做到抑惡揚善、激濁揚清。三是語言注重通俗。舊體詩的寫作,如何既秉持傳統要求,寫出一定的意境和韻味,又與現代詞語相融通,與新的時代相適應,是個大家都在破解的課題。作者為此作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四是篇幅注重簡約。這是作者在為讀者著想。現在大家都忙,生活節奏很快。將每首的篇幅盡量剪裁得簡短一些,以期如“小小說”那樣,盡量節省讀者的時間。作為一名領導幹部,盡管寫詩隻是業餘愛好,但詞語這等精當,韻律堪比行家,著實難能可貴,值得稱道。

以上是我初讀詩稿的點滴體會,權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