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說東吳有人來降,便親自接見了闞澤,他先表示懷疑,可是隨後接到蔡中和蔡和的密信,證實黃蓋確實被周瑜狠狠地毒打過,這才信以為真。周瑜看到黃蓋詐降成功,又請住在東吳的奇士“鳳雛”龐統繼續用計。蔣幹過江後,晚上閑極無聊,便四處遊逛,“巧遇”龐統。蔣幹知道龐統是一代高士,便勸說龐統投奔曹操,將來作番大事業。龐統對蔣幹說,他正求之不得,便拿著蔣幹的書信過江與曹操相見。曹軍中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一上船就暈船,一個個東倒西歪。龐統給曹操出主意,建議他們將戰船用鐵索鎖在一起。於是曹軍的士兵們在連接在一起的戰船上操演陣法,與在陸地上一樣平穩,曹操見了,稱讚龐統這種做法的高明。曹操做夢也沒有料到,所有這一切,都是周瑜火燒曹軍而預先做下的準備工作和設下的圈套。當時正值隆冬季節,整天北風呼嘯,將火燒向曹營必須有東風相助,但這時卻不是刮東風的時候,去哪裏喚東風呢?為此事,周瑜一籌莫展,坐臥不安。因為沒有東風,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不得已,周瑜裝起病來,躲在大帳中苦思冥想破曹大計。大戰在即,總指揮卻病倒大帳,這可急壞了東吳大大小小的各級將領,他們心中惴惴不安,唯恐破曹大事付之東流。謀士魯肅更是萬分焦急。諸葛亮見時機已經成熟,便以探病的名義來到周瑜的大帳中。諸葛亮見到周瑜,對他說:“周將軍的病,在下能治,將軍隻要看了我開的藥方,就會立即康複!”說完,在他手心寫下“欲破曹軍,須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幾行小字。周瑜看罷,立刻興奮地從床上跳了下來,請求諸葛亮幫忙。諸葛亮說:“將軍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當義不容辭!”諸葛亮通曉天文,早已測出近日必有東風。周瑜憑借東風,將曹操的大軍燒得死傷無數,狼狽逃竄。
白帝城劉備托孤
白帝城在重慶市奉節縣城東4千米的長江北岸。這裏古稱魚複,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假托“殿前井中有白龍出”的傳說,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改魚複為白帝城。公元219年,東吳將領呂蒙攻入江陵,關羽退保麥城,被吳將潘璋的部將追獲斬首。公元221年,劉備率兵討伐東吳,張飛帶兵從閬州下江州,臨行時,被帳下將領張達、範疆殺死。張範二人帶著張飛的首級投奔孫權。第二年,劉備為替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吳,從巫峽建平到夷陵(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結八百裏連營。吳國鎮守荊州的大將陸遜采用火攻,蜀軍大敗,劉備逃入白帝城。蜀軍的舟船、器械、水軍、步兵及軍用物資損失殆盡,屍體塞滿江中。公元223年,劉備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並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安國家,定大事。如果我的兒子劉禪行,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就廢了他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流淚說:“臣下哪敢不盡心竭力。一定效忠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又給太子下詔說:“人活到50不算早亡,我今年已60有餘,沒什麼遺憾,隻是掛念你們兄弟。你們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隻有賢德的人,才可以服人。你父德薄,不足效法。你與丞相處事,要待之如父。”這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即白帝城)去世。這就是白帝托孤的史事。白帝山上現有白帝廟,殿內塑有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像,供遊人憑吊。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
諸葛亮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取荊州,入巴蜀,據漢水等戰役,都打得相當漂亮,連他的對手都不得不歎服。但他並不像後來傳說中那樣用兵如神、百戰百勝,尤其是五次北伐,爭奪中原,幾乎都失敗了。諸葛亮總結了幾次北伐失敗的教訓,有一條就是蜀道難行,糧草供應跟不上。這位有著“巧思”名聲的丞相,在軍事上不僅善於改良陣法(如布列在巴山蜀水和關隴之地的“八陣圖”),還善於在軍械方麵搞技術革新(如軍中常用的“諸葛行鍋”、“諸葛銅鼓”、“孔明燈”、能同時發射十箭的連弩)。他設計製造了“木牛”、“流馬”這兩種有利於山地運輸的交通工具,適合在崎嶇的蜀道上使用。後來小說家把“木牛”、“流馬”描述成不用人力就可以運轉如飛的神奇之物,那就誇大其詞了。其實“木牛”是一種沒有前轅的小車,“流馬”是一種小巧的獨推車。公元234年,諸葛亮做了充分準備,出兵十萬攻魏。蜀軍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後,諸葛亮一方麵構築營壘,一方麵屯田耕作,以作長期對峙的打算。與此同時,東吳孫權被諸葛亮派去的使者說動,也分兵三路對魏發起了猛烈進攻。那時,魏文帝曹丕已經病死,繼位的魏明帝親自帶兵與東吳交戰,派司馬懿在五丈原防守蜀軍。魏明帝對司馬懿交代了四個字:隻守不戰。司馬懿隻管牢牢守住營壘,任憑蜀軍怎樣挑戰,就是不出來應戰。諸葛亮千方百計想激怒司馬懿,派人給他送去一套婦女服裝,意思是嘲諷他像女人一樣膽小,不敢出營決戰。不料司馬懿一笑了之,懶得發火,因為他識破這是諸葛亮的激將法。麵對蜀軍一次次的挑戰和嘲弄,雖然司馬懿很能沉得住氣,但魏軍上下卻耐不住了,紛紛要求和蜀軍拚個你死我活。司馬懿便對部下說:“你們不要性急,我立刻上奏皇上,請求批準我們跟蜀軍決戰。”奏章上去後,等了一段日子,魏明帝派來一個欽差大臣宣布命令,歸根到底一句話:“不許出戰!”這命令傳達後,魏軍將士很沒勁,蜀軍將士聽到這消息更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