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序語(1 / 2)

南方6月的天氣仿佛一個巨大的焗爐,幹燥非常,瘋狂的消磨著人們本就不多的精力。他站在陽台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看著遠方模糊的被前些日子的台風吹得七零八落的樹木,長長的吐出一口氣。

他叫李一峰,今年23歲,一個標準新世紀農民二代,自小生活在農村,家境一般,但幾乎不會做任何農活。

他父親在七八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自己一個人掙紮活了下來,幹活讀書,賺錢建房,一手一腳從村裏最落魄最被人瞧不起的一個,打拚成村裏說話最有分量最被尊重的幾戶人家之一。

父親有著根深蒂固的中國人家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生了三個女兒之後才終於有他一個男丁。所以對他期望極高,盡自己所能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送他到大城市裏的學校讀書,直到他二年級的時候,父親工程出現意外,家境一落千丈,才回到村裏的小學。

他也算爭氣,無論是在大城市學校還是村裏小學,他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回到村裏後,在鎮裏縣裏舉行的什麼知識競賽,都取得不錯的成績,成為村裏小學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學生。

也正因為如此,他養成了不甘平庸,自大自滿的驕傲性格,為此,父親很是頭痛,但也無可奈何。他們兩父子都是異常固執之人,聽不進勸。

可惜,他骨子裏是個極度懶散的家夥,因人成事,在有人鞭策監督的時候,可以迸發出無窮的動力,不懼怕世間任何高峰。但是高中後,出到外麵的花花世界,沒有了家人的督促,他的懶惰的個性徹底被暴露出來,無心向學,上課等下課,開學等散學,成績開始,慢慢落在了最後麵,如同鍋中之蛙,直到高考時名落孫山,他才知道自己浪費了眾多光陰。

禍不單行,在他成績逐漸下滑之時,父親得了重病,花光半生積蓄之餘,還是在他高考失利後的不久離開了他。

他瞬間從村裏自己這代人中最風光的那個,淪為最落魄的。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無可適從,頹廢度日,懶散固執的個性又讓他蹉跎了一年時間,最近終於承受不住家裏人的壓力,準備外出投奔在東莞開小藥店的三姐,笑工作。

他是個戀家的人,撫摸著那些被歲月染上了黑色留痕的白色瓷磚,故去的種種一一浮上心頭,唏噓不已。這占地二百平米的兩層建築,是父母在他剛懂事時,一磚一瓦建起來的。他還清晰地記得,那時候的他,一塊一塊地把瓷磚從房間裏搬出院子裏浸水;拿著白色水泥學著爸媽的樣子,一點點往瓷磚的縫隙裏抹。

但是明天他就要啟程了,以後每年隻有在過年的時候回來看一次這生活了二十年的家,物是人已非,每每想到這,他都會生出一股想哭的衝動。

成長的陣痛,陣陣的痛……

晚上他去找了自己最要好的同樣在家裏蹉跎歲月的死黨,緬懷一下過去荒唐的美好的日子,又再次感歎人生無常,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往東莞的長途客車。

隻可惜,他去到姐姐那之後,並沒有變得“生性”。因為害怕朝九晚五,也不去找工作,每天就窩在藥店裏照顧剛滿一歲的小外甥,或者幫性病患者抓點中藥,給去嫖的人賣套套之類的,在充滿陳腐味的低級工業區頹廢度日。一條T恤衫後背洗爛了十幾個洞照樣穿,隔壁水果店老板娘取笑他衣服被老鼠打洞。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穿著帶小外甥逛商場什麼的。

不是他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實在是沒錢添置新衣。坐吃山空,何況他已坐那麼久,身上早一分錢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