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論現代中國圖書館發展的初創階段(1)(1 / 2)

——兼論李大釗對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的貢獻

羅康泰

【摘 要】 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奠基人之一。李大釗在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五年間,對中國圖書館事業多有建樹,對圖書館辦館方針、圖書館教育、圖書館業務輔導、圖書館管理等方麵為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關鍵詞】 李大釗 中國圖書館圖書館教育

2007年是李大釗犧牲80周年。我們學習李大釗,研究李大釗,重溫李大釗的圖書館學思想,給圖書館學注入嶄新的內容,是對這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最深情的緬懷與紀念。李大釗不僅是革命家、戰士,還是知識淵博的學者。作為學者和教授,李大釗在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如法學、史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等學科中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為難能的是,他把當時還比較冷門的圖書館學引進大學講壇,引進中國學術領域,寫了大量富有真知灼見的論著。這些論著在現代中國圖書館學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同時為現代中國圖書館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著李大釗研究的不斷深入,李大釗的不少遺著陸續發掘出來,我們借助李大釗文獻整理出版的成果,拜讀李大釗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學的論述,深感李大釗對圖書館學的貢獻是如此巨大。以下在三個方麵對其圖書館學思想觀照析述。

一、清末民初中國圖書館的現狀

清末民初,是中國社會的多事之秋,經曆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清廷腐敗、列強入侵、軍閥混戰。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任由列強宰割,滿目千瘡百孔,陰霾蔽日。在這特殊曆史背景下,有人醉生夢死,有人無所事事,有人對中國的前途感到迷惘,但更有一代民族精英、有識之士為振興中華而疾聲呐喊。1895年是甲午戰爭爆發的後一年,從戰爭的慘敗中痛定思痛,認識到單靠從西方國家購買兵船武器是不能富國強兵的,也不能抵禦強鄰的欺淩,於是清廷中有識之士如盛宣懷等,萌發出辦新式教育的念頭,以期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新型圖書館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部分有識之士及開明人士要求開放公私藏書樓和創辦圖書館的呼聲此起彼伏。1904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集各書院藏書約4萬冊,創建湖北省立武昌圖書館,向廣大民眾開放閱覽,是為我國最早建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緊接著有福建圖書館、湖南圖書館、黑龍江圖書館……各地新建圖書館雨後春筍般競相成立,當時興起的圖書館運動如火如荼,形成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高峰期,有識之士如蔡元培、梁啟超、魯迅等十分關心圖書館事業,他們的關注大大推進了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梁啟超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早年主編《時務報》,編輯《西政叢書》,在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時了解世界近代圖書館思想,此後不遺餘力宣傳新圖書館思想,影響極大,暮年更是親自參與中國圖書館事業建設,1916年發起創辦鬆坡圖書館,後又任國立京師圖書館館長。梁啟超利用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積極宣傳介紹外國圖書館的狀況,尤其對西方現代圖書館向往已久,情有獨鍾,激情滿懷地描述英國圖書館:“倫敦大書樓藏書至五千餘萬卷,入樓借閱之人,歲以億萬計,其各地城邑都會莫不有書樓,其藏書至數十萬卷者,所在皆是。舉國書樓以千百計,凡有水井處,靡不有學人;有學人處,靡不有藏書,此所以舉國皆學,而甲富天下也。”

論現代中國圖書館發展初創階段戰士,同時又是一位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的實幹家。

1912年魯迅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這個第一科實際上是北洋政府直接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的具體領導機構,它的主要業務就包括圖書館工作。魯迅在這個崗位上為中國圖書館的發展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廢寢忘食,夢寐縈懷。積極推動京師圖書館建設,使之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成為魯迅這一時期內的常規工作。在魯迅日記中,有許多關於圖書館建設的記載,魯迅對我國圖書館建設事業曾作了許多精辟的論述,傾注了大量心血。

清末民初是中國近現代圖書館和圖書館事業的新舊交替時期,也是西學傳入和中西文化衝突與融合時期。同時這一曆史時期極為複雜的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背景導致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曲折與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