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錢鍾書與恩師吳宓從輕狂到愧悔(1 / 1)

嶽南

錢鍾書才華蓋世,但其爭議也頗多,他與老師吳宓、陳寅恪的恩怨和他短期執教西南聯大後離職等往事民間流傳很多,那到底是怎樣一段往事?

“狂學生”嫌棄“癡老師”

錢鍾書就讀清華時,與夏鼐、吳晗並稱為清華文學院“三才子”,而以錢氏為龍頭老大,據說錢鍾書在清華四年,其用功之勤,讀書之多,“橫掃清華圖書館”,他顯露的才華也為全校師生所矚目,但其張狂性格和隨意臧否人物的特質,同樣廣為人知,但錢鍾書的身上有“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的傳言,許多人相信這一傳言並非空穴來風,是有其一定淵源的。

在學者孔茂慶所著《錢鍾書傳》中有這樣兩句話:據說年輕氣盛的錢鍾書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曾對外文係的三巨頭作過評價:“西南聯大的外文係根本不行,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但錢鍾書夫人楊絳於5月14日同時在《人民日報》與《文彙報》發表《吳宓先生與錢鍾書》一文,公開替錢鍾書辯白,說錢氏根本沒說過這句話。

但不管有無此事,錢鍾書對這位“癡老師”的態度可見一斑。然而,陝西人吳宓天生厚道、耿直,書生意氣頗濃,他對這位驕狂的弟子卻慈悲為懷,極端嗬護,他曾公開對清華教授們說過:“當今文史方麵的傑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其餘如你我,不過爾爾!”

此外,對老師陳寅恪先生,當時年少輕狂的錢鍾書也“不放在眼裏”,他不選陳寅恪的課,並幾次公開批評陳寅恪的著作,在《管錐編》、《宋詩選注序》以及與外國學者交流的信函中,均有直接或間接的指責陳氏治學之語。

錢鍾書離職吳宓致電力挽

28歲的錢鍾書海外留學結束後,經馮友蘭等力薦,回國執教西南聯大,但幾個月後就“不辭而別”,離開昆明轉赴湖南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關於錢鍾書為何離開西南聯大,學術界有許多說法,有代表性說法是錢鍾書年輕氣盛,得罪了人,隻能離開西南聯大。

錢鍾書在聯大教書時年輕氣盛,又才華橫溢,難免出語傷人,陳福田曾公開說過:“錢的學問還欠火候,隻能當副教授。”

在錢鍾書執教西南聯大期間,吳宓為了看一看他的才學與教學水平到底如何,專門找了學生的上課記錄閱讀,並大感佩服。在他離開後仍然顯示了愛才如命的學者眼光與人格魅力,致電挽留,錢鍾書接到電話也表示後悔,吳宓感慨不已,但錢鍾書最終未能返回聯大。

如果認為錢鍾書曾說過西南聯大外文係諸前輩的不雅之語確有其事的話,他真正得罪的應是葉公超和陳福田等人。吳宓雖在被罵之列,並對錢平時的張狂無忌與口無遮攔多有責難,但仍表現出惜才容物的心胸。在錢鍾書的去職問題上,吳宓仍感到惋惜,並於一年後力主他重回聯大教書,而陳寅恪同樣以類似的心境幫吳宓挽留他出計獻策。

錢鍾書在離開聯大後,輕狂的性格與心態有了很大收斂,逐漸藏而不露,正是得益於這一轉變,才使他躲過了後來的“反右”與“文革”劫難。

恩師謝世後自我檢討

1993年春,吳宓女兒吳學昭開始整理吳宓日記和遺著,發現有許多關於錢鍾書的記載,錢鍾書看到早已過世的“傻得可愛”又“老實得可憐”的老師人生曆程中飽蘸深情與椎心泣血的記述,內心受到極大震撼。

他給吳學昭回信時自我譴責檢討:“先師日記中道及不才諸節,讀後殊如韓退之之見殷情,‘愧生顏變’,無地自容。”稱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諧戲,同學複慫恿之,逞才行小慧,以先師肅穆,故尊而不親。且先師為人誠愨,胸無城府,常以其言情篇什中本事,為同學箋釋之。眾口流傳,以為談助。”錢鍾書深悔自己隨眾而對老師恭而不尊,以致“弄筆取快,不意使先師傷心如此,罪不可逭,真當焚筆硯矣!”但事已至此,“內疚於心,補過無從,惟有愧悔”。

後來這封“請罪信”就成了由三聯書店出版的《吳宓日記》的代序。此時的錢鍾書雖以《圍城》、《寫在人生邊上》、《宋詩選注》、《管錐編》在學識與聲名上已遠遠超過了自己的老師吳宓,但他在《序》中還是說,作為一名白頭門生,願列名吳先生弟子行列之中。

“或許,在三尺黃土之下的老師吳宓,聽到弟子這幾句肺腑之言,應當會感到一絲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