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最高興的還是毫無表情的徽宗,他今天將劉誌剛叫來,就是要這個結果!沒想到劉誌剛沒有交出來,他兒子倒是答應了下來,當即拍手讚許道。
“好,既然劉家能將家財上交國庫,看來那顛覆之事也當是他國的離間之計,故人也不予追究,就按劉玄所說,沒收其三分之二家產,擇日上交國庫”。
徽宗看著劉玄,心裏卻是樂開了花,但表麵上還是裝出一度古今不波的樣子,當即對著劉玄道。
“劉玄,我知道你有大才,可願意入朝為官,為我大宋江山出力”?
做官,劉玄以前還真想過,但當看到朝廷為錢糧,不停壓榨百姓後,做官的想法也就夭折了!他可不想讓自己也變成了為利益而不折手段的人。
劉玄雖然無動於衷,但劉誌剛卻是驚喜萬分,俗話說,朝中有人好辦事,這話說的一點都不錯,所以他也是不停的給劉玄使眼色,讓他答應下來。
劉誌剛的舉動,劉玄自然看的清清楚楚,他也明白父親的心思,但他不會這樣,所以也隻能心中給劉誌剛陪了個不是。
“多謝陛下好意,草民隻是一介書生,並無做官之誌,臣隻想遊遍千山萬水,將家族商業發陽光大,還望陛下成全”。
劉玄說此話,自然有他的道理,官場黑暗,誰都知道,相對於官場的黑暗,劉玄更喜歡商場的風雲多變。
劉玄拒絕,這讓徽宗倒是有些意外,古往今來,誰不想入朝為官,光宗耀祖,天下書生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考取功名!這劉玄倒好,送給他官做,他還不願意。
思來想去,徽宗認為,若是就這樣平白無故的沒收了劉家家財,這天下商人怕是會說皇上見利心起,那樣的話,怕是落得天下人恥笑。
“恩,既然你不想入朝為官,那朕就封你為外邦節度使,劉誌剛為外邦監察使,你們可以不用上朝議事,朝廷也不予發放俸祿,水陸兩條商線都由你劉家負責,但前提是,利潤朝廷得其二,你們可願意”?
劉玄也沒有想到,這徽宗竟然還給自己掛這樣一個虛名,將劉家綁在朝廷的戰上!管理絲路商線,這不是與天下商人為敵麼,如果這樣做,那劉家以後的路怕是非常凶險。
“謝陛下...”沒等劉玄答話,劉誌剛卻是倒頭就拜,一時劉玄也隻得跟在劉誌剛身後拜謝。
見劉誌剛答應,徽宗臉上的笑意更濃,當即說道“當今天下,外寇擾亂邊亭,絲綢之路怕是危險重重,朕決定揮師北伐,蕩平賊寇,還我大宋江山安寧”。
皇帝都已經發話了,這些做臣子的當然也不敢去反對,當即俯首稱讚“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陛下,當今西夏與吐魯番控製的區域,賊寇眾多,據我得到的消息,到現在為止,已經有數百人被俘虜,如過繼續在玉門關外通商,怕是會有更多商隊受害,還望陛下早做決斷”。
這說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劉誌剛,商隊遇害,雖然他劉家還沒有遇到過,但其他商隊遇害的消息倒是聽到了不少。
“恩,這事朕也得到消息了,絲路被阻,的確是我大宋一大損失!不過目前一時也無法打通商路,你們還需要另想辦法才行”。
頓了頓,趙佶又繼續說道“自太宗時期,我大宋設立市舶司,以用來進行海外商貿,效果甚好。現今陸路受阻,不如從啟市舶司,從走太宗皇帝的海上之路,各位決的如何”?
海路這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曆代皇帝都曾提前過,隻是各自重視的程度不同!對於內陸人來說,在海上商貿,還是感覺不安全,所以大部分以陸路為主。
“啟稟陛下,這些年海賊時常騷擾我南方海域,如果在海上通商,怕是傷亡更大,還望陛下明察”一位老臣站出來勸阻道。
“此話差異,當今天下外邦犯境,陸路當然是最危險的!相比之下,海上倒是安全的多,至於海賊,那些不過是一些烏合之眾,一但遇到朝廷圍剿,定當土崩瓦解”。
“廣州知州已經與海匪對峙五年有餘,朝廷數次派兵圍剿,但都無功而返,而海匪不斷掠奪海上船隻,抓捕漁民,已經發展了五六千人,若在不圍剿,進來怕是會成為我大宋海域大患”。
幾位大臣相繼站出說出自己間接,一時大殿之上議論聲連連。
見到這番景象,徽宗不經麵色一沉,當即喝道“好了,當下海匪不到萬人,也是應該派兵圍剿,若是任由發展下去,將來勢必會掠奪我大宋沿海城市,所以我意已決,出兵剿匪,打通海路,出海經商”。
見皇帝發怒,眾人皆是心中一寒,當即不再言語。
“劉玄聽令,我命你趕赴廣州,與當地官府合力剿滅海匪,同時建造商船,聯絡海商,開拓海航,所有經費朝廷預支,不得有誤”徽宗有條不紊的下達指令,天子氣概盡顯全無。
此時的劉玄也不好推辭,隻能硬著頭皮領命“劉玄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