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式玄甲(1 / 2)

來到古代,劉泰被限製不能玩飛機、坦克、大炮。那劉泰隻能選擇“玩”古代的“機械化機動部隊”了,騎兵是名副其實的古代坦克,擁有一支精良的騎兵部隊,在野戰和突襲作戰中往往會占盡優勢。而在中國曆朝曆代之中,隻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騎兵,才能讓劉泰欲罷不能。

玄甲軍屬重騎兵,士兵身著深黑色金屬盔甲,號稱中國曆史十大騎兵的兵種之一。玄甲軍唐太宗李世民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美軍陸軍遊騎兵部隊有一句座右銘:遊騎兵,做先鋒!玄甲軍在李世民天策府中所屬的軍隊中就是每戰必為先的尖刀部隊,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最著名的戰役就是洛陽戰役,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城外的故馬坊激戰,李世民以玄甲軍為先鋒衝擊王世充的江淮精銳部隊,玄甲軍很快就把王世充的精銳部隊衝的七零八落,唐軍後續步軍趕到後,玄甲軍利用強大的機動性,迂回到王世充軍隊的後方,與步軍前後夾擊將王世充的部隊擊潰。在於反王竇建德的交鋒中,竇建德的精銳先鋒部隊被五百玄甲軍伏擊,縱然伏擊戰會給被伏擊軍隊帶來巨大混亂和恐懼,竇建德的百戰精銳先鋒依然被五百玄甲軍所擊垮。從這兩次戰役之中,可以看出玄甲軍的戰鬥力恐怖到了何種地步。

玄甲軍的士兵都是從各部騎兵當中挑選出來的精銳悍卒,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玄甲軍的馬匹大多應該是並州馬。漢朝涼州、並州、冀州並稱為三大牧馬基地。從馬種的特征上來看,涼州具有汗血寶馬的血統,高大威猛,快速如雷,能負重上陣,是最適合做玄甲軍的馬匹。但是劉泰的柴桑軍中隻有1500匹馬左右,適合做戰馬的隻有千餘匹,其中涼州馬隻有寥寥數匹,都分發給各軍的統領做坐騎;剩餘的戰馬均是並州馬,並州馬雖在體型上略差於涼州馬,但是也有優點,並州馬消耗的草料比涼州馬少,耐力極佳,擅於長途奔襲。這些並州馬一多半都是從青州黃巾中繳獲來的,剩下的都是劉睿在招募鄉勇時花大價錢從並州馬商處買到的。涼州和揚州相隔數千裏,涼州現在更是董卓的地盤,想從董卓胖子的手中撈好馬,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劉泰無奈之下,隻有用並州馬做玄甲軍的目前的專屬馬匹了。

首先是馬匹護甲,在唐代的相關文獻中記載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麵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在後世的電視劇中,馬匹的護甲非常的簡單,這種護甲都是以矩形的較厚金屬片打孔後用皮革條編綴成甲,甲片之間留有比較大的縫隙。雖然這種護甲有著較好的防禦力而且易於製作,但是在防禦尖銳武器尤其是箭矢方麵有所不足,甲片之間的縫隙會有很大的隱患,此外因為較大的重量加大戰馬的負擔。漢末馬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尤其是這不產馬匹的揚州,戰馬死了一匹就少一匹。劉氏馬匹護甲的甲片形狀為魚鱗狀,甲片的材料選自鍛造武器的鋼材,甲片的製作選用澆鑄法,提前按照甲片的厚度和形狀做好模具,將澆鑄好的甲片進行穿孔,打磨後用銅線穿起來編綴成魚鱗甲,在甲片上刷上桐油和一層深色漆,以避免鐵被潮濕空氣和氧氣氧化而生鏽,然後將魚鱗甲用銅線縫製在厚粗布上,最終將這些帶有魚鱗甲的厚粗布按照麵簾、雞頸、當胸、馬身甲、搭後進行剪裁,最後穿戴在戰馬身上。此外由於劉泰熟知曆史和演義小說,水滸中著名的連環馬就是被鉤鐮槍割傷馬腿而被消滅的,於是劉泰還額外再馬匹護甲中加了一件相同工藝製作而成的腿甲,很好的保護了馬匹的小腿以及關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