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您的意思是說,寇彥卿的軍隊不會對我們淮南構成太大的威脅?”小莉心中的擔憂這才少了幾分,在她的眼裏,家主就是個聰明過人的大英雄,可是,她又忍不住想確認一下。
樂平公主卻撇了撇嘴,一提起朱溫,她就心頭火起,咬牙切齒道:“別說朱溫了,包括徐溫在內,這些藩鎮的節度使們都不是好東西,他們一個個一心隻想著搶錢搶糧搶地盤,根本就不考慮老百姓的死活,就像前唐曹鬆那首詩寫的那樣,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憐,這天下間生靈塗炭,烽火連天……”
“這些節度使都是大壞蛋,一個個擁兵自重,窮兵黷武,我的哥哥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才不得不去當兵吃糧,結果,他後來卻死在了戰場上……”小莉也是義憤填膺,說到這裏,她想起來傷心事,禁不住眼圈都紅了,聲音也帶著幾分哭音。
李盛輕歎一聲,道:“說到底,這還是武將權力過重的弊端……想當年,在前唐的安史之亂時就埋下了禍根,這才導致現如今天下間藩鎮割據,城頭變幻大王旗,不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晚有一天會再次天下一統,到時候,隻要朝廷下決心削弱武將們的權力,就不會再重現這種軍閥混戰的局麵了。”
李盛當然知道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那個典故,從那以後,大宋朝的武將們就被奪去了炙手可熱的兵權,導致有宋一代的武將們地位遠遠不如文官們,不過,那也有明顯的弊端,到了後來,宋軍武備鬆弛,軍隊的戰鬥力低下,先後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國家遼金連年侵犯,產生了不堪回首的檀淵之盟,後來又有了靖康之恥。
樂平公主和小莉當然不知道這些曆史事件,皺著眉頭思忖了片刻,樂平公主又問道:“說來容易,眼下,河東軍一直立誌於中興大唐,那可絕非難事,因為他們的實力很有限,將來,無論誰想要一統天下,那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李盛笑而不語,要想等到宋朝建立,那可真是還要很多年才好,眼下,周宗那兩個傾倒眾生的女兒大小周後還沒有出生,她們倆才能見證宋朝的天下一統。
“其實,本就是應該文官的實權在武將之上,大部分武將鬥大的字不識一筐,他們不過是一群粗魯的武夫而已,有幾個像我家公子這般文武雙全的讀書人?所以,這朝廷上就應該由文官們說的算,那樣的話,天下間豈不就太平了許多?”小莉一本正經地說道,她對於軍國大事雖然了解不多,卻也知道一些淺顯的道理。